第四百一十一章 备年和告捷 (第2/3页)
尽力地一辈子,老来也不能让他们没了指望没了念想!”
陈氏微微一怔,随即曲膝应承着道:“夫人慈悲,咱们府里的老人们有福了!”
邱晨摇摇头道:“许多勋贵官宦人家都会做善事,怜贫爱老,我们也要做,但首先要管好自家这些人。只要尽心尽力为府里做事,咱们就不能让他们老来无靠!这事儿不用瞒着,让大家伙儿都知道知道才好。”
陈氏笑起来,连声称是道:“夫人放心,奴婢省得了。”
平日里邱晨不爱听奴婢主子的称呼,她身边伺候的人都以我自居。这会儿陈氏这一声‘奴婢’却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地认邱晨为主。他们做奴婢的,年轻力壮还成,自然有差事有月例银子,一旦年老力衰,就没了差事没了月例,有儿有女的还好,无儿无女的就注定了晚景凄凉。有了夫人这一番举措,做下人只要尽心尽力为府里办差,老来就有依靠,这种慈悲宽厚的主子,可从来没有过,下人们哪能不忠心哪能不尽心尽力?!
进了腊月,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是以办完洗三礼之后,靖北侯府也格外清净,邱晨一边在周氏的陪同之下坐着月子,一边有条不紊地通过周氏和屋里的婆子丫头铺排着过年的事宜。
周氏的执行力很给力,不过一天时间,就把府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名单交到了邱晨面前。这份名单极清楚细致,不但有姓名、年龄,还有之前当过什么差事,是越国公府还是梁国公府,因为秦铮这些人大都是当年纪夫人的陪嫁和越国公府留下的,老人倒是不太多,统共也不到二十人。邱晨看了看这些老人的情况,都居住在靖北侯府后院角落的下人院里,其中大多数人都有儿女赡养,只有两女一男是孤身老人,其中那名老者当年跟着越国公在战场受过伤,虽没有残疾,双腿却已经不利于行,只能拄着双拐挪动,孤身一人过得很是凄凉。
邱晨很快就制定了一个抚老的计划出来,有儿女赡养的老人,每人每年十两银子,冬夏春秋各两套衣裳,老人生病可以去仁和堂请大夫,免出诊费,药费半价;没有儿女赡养的,除了以上这些外,还在府中年轻仆从中自愿选出一对夫妇作为义子(女)给老人养老,作为义子(女)的奖励,每年会有十两银子可拿,但每年都会分成两次发放,到时候根据赡养的情况确定是否将赡养关系继续下去。另外还有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比如那位因护卫主子致伤致残的,或者有大贡献的,每年会再加十两银子。
将自己写好的东西拿给陈氏看,邱晨道:“嬷嬷看一下,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哪里有不周全想不到的,嬷嬷提出来,咱们商量着改一下!……我这么做,就是让府里的人都知道,只要尽心尽力替府里办事,老了就不会没人管。不管有没有子女,都会有人养老送终。”
陈氏目光扫过手中的单子,听着邱晨的话连连点着头,很自然地建议道:“夫人,您刚说了养老送终……这上面没提……”
邱晨笑笑道:“你一提我也想起来了。之前我记得看过旧账,府中的老人有银子,那个可有什么旧例?”
陈氏笑笑道:“自然是有旧例的,一般的下人也就五两银子的寿材银。比较有脸的则看主子赏了,有十两的,也有二十两的。越国公府时有位老仆是国公爷小时候的伴读,后来一直是国公爷的护卫,当时他走在国公爷前头,国公爷赏了一百两银子,让人将其安葬在了自己点好的墓穴之侧,想来是让他继续作伴的意思,那是越国公府建府以来最有脸面的一个人。”
邱晨算是听出来了,陈氏口中的有旧例,其实就是全凭主子喜好赏赐,赏多赏少,看的就是有没有脸面,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规范。这样虽说难免有些不公平,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就是最合适的。邱晨自己崇尚自由平等,但却不会傻得以为凭一己之力就能够改变社会制度。更何况,社会制度好改,但人们的思维和理念的方式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和扭转的。
点点头,邱晨道:“嗯,那就还按照旧例,再稍加一些……平常的就十两银子。无儿无女的给二十两。特殊情况的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平常的薄板棺材不过二两银子,五两银子就能够买一副不算错的棺材了。十两银子基本连丧礼都够了。至于二十两,其中一部分就是给义子(女)的辛苦费了。
陈氏连声应着,笑道:“这一回,下人们是真的没什么可担忧的了,没有儿女的也不用担心没人养老送终了。夫人仁厚慈悲,功德无量啊!”
邱晨笑着摆摆手,不以为意地垂了眼喝茶。
陈氏满脸笑容地曲膝道:“银子有现成的,衣裳还要去筹措一下,奴婢这就去办!”
看着陈氏离开,邱晨脸上的笑容渐渐退去,两眼看着仍旧晃动的门帘,暗暗叹息一声。她之所以如此,可不在乎什么积德,她不过是想着收买府中人心罢了。她一个人从偏僻的小山村来到京城,嫁入这等门第人家,还是太过势单力孤了些,不使些手段拢住人心,她跟孩子们就很难放松自在地生活。
果然,有些时候还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还好,她不得已去做的只是这些,到目前为止,她还不需要去违背本心去做那些双手沾血的事情。希望,以后……也不会有那种情况出现!
定夺完这件事情,其他的事情就按部就班地一件件处理过去。各处的庄子上是十六进来报账送年货,腊月十八则是各铺子进来报账;邱晨那些庄子的账目,之前杨树猛来的时候已经报了过来,作坊和跟廖家、郭家的合伙生意,照例是在二十三之后,今年她到了京城,这个时间也就暂时未定了。
进了腊月二十,也就进入了忙年的最后冲刺阶段,种种预定下的年货要一一送进府来,验收入库,有不足的地方再更换或补足进来。忙碌着,眨眼就到了二十三。
祭祀、扫尘、清洁整理。周氏亲自动手将西里间的暖阁收拾了,换了新墙纸,把火炕烧得热烘烘的,邱晨带着昀哥儿搬了进去,丫头婆子们则动手清理收拾东屋的里间和暖阁。
一番忙碌下来,二十四、二十五过去,二十六一大早,郭家和廖家的管事紧跟脚的到了。
郭家来的是郭怀安,廖家来的居然是清水镇的陈掌柜,这两位都算是邱晨的熟人,邱晨收拾了一下叫人传进来见一见。
陈掌柜和郭怀安进到沐恩院的小花厅里,头也不敢抬,走进门几步,就拘谨恭敬着要跪下去行礼,邱晨连忙吩咐人拦住,笑道:“陈掌柜和郭掌柜都是熟人了,也该知道我的脾气,就不要这么客气了。”
一听这话,陈掌柜暗暗舒了口气,抬头看向邱晨,宽慰笑道:“一年未见,夫人的气色倒是比之前好了许多,看得出夫人这日子过得很舒心!”
邱晨笑笑道:“承陈掌柜吉言,日子还好。”
郭怀安跟邱晨认识的完,接触的也少一些,自然不敢这般随意,恭恭敬敬地笑道:“老爷太太一直挂记着夫人,知道夫人如此,老爷太太也能放心了。”
邱晨自然有询问了郭敬诠和宁氏的身体起居之类,又寒暄了几句,郭怀安就将郭家的账册子交上退了出去。
剩下陈掌柜在屋里,邱晨也放松了许多,招呼着陈掌柜坐了,开口问道:“没想到这次是陈掌柜过来,廖三公子一直没回安阳,家里一切还好吧?”
陈掌柜点点头,又叹息着摇摇头道:“眼前看着还好……只是,今年老爷的身体有些不太好,入了冬之后接连生了两三场病,大多数时候只能在府里静养,这生意上的事情就是想管也有心无力了。大少爷管理田庄,二少爷痴迷医术,对商铺商队这一块都理会的少,三少爷又远在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