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八章 私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八章 私密 (第2/3页)

许端倪,但她从娘家出来时就如此,这会儿多少有些眼睛发红也并不惹眼就是了。

    看着兰英收拾妥当,邱晨又叫过林氏来低语了几句,让她跟着兰英一起回去。

    看着兰英和林氏出了门,邱晨回头跟满脸担心的满囤笑道:“满囤哥不用担心,兰英姐有点儿事回去,有林嬷嬷跟着呢,不会有什么事儿!”

    满囤似信似疑地答应着坐了回去,邱晨也不再多话,进东屋跟刘老太太和孩子们说话去了。

    兰英这一回去并没用多长时间,不过小半个时辰就一脸喜气地转了回来。一看这表情,邱晨就知道,事情必定是谈妥了,也就不再多问,招呼兰英暖和了暖和,喝了杯热茶,就收拾行装,上车直奔安阳城而去。

    一路顺利,不过大半个时辰,车子就已经停在了安阳城中的林宅之中。

    兰英和孩子们进城后一路看着街上的人来车往,商铺林立,都新鲜的挪不开眼,这会儿进了林宅,看着并不比刘家岙老宅子宽阔富楚多少的屋舍,也就没了新鲜感,跟着丫头婆子进了一进的客房休息洗漱,邱晨则带着阿福阿满进了后院安置。

    阿福阿满有了自己的嬷嬷丫头,洗漱更衣诸事,都不用邱晨再亲手打理。邱晨自己洗梳完,换了一套浅樱桃红暗花薄丝绵袄裙出来,在次间的榻上坐定,一杯红枣杏仁茶没喝完,月桂走进来回报:“太太,礼师傅进来了。”

    邱晨点点头,来到堂屋,秦礼已经在门口候着了。一见到邱晨出来,立刻趋前拱手行礼。

    “坐下说!”邱晨随意地含笑招呼着,又示意青杏上了一碗杏仁茶给秦礼,“喝完热茶暖和暖和!”

    秦礼拱手谢了,接了杏仁茶,略略吹了两下,三两口喝了,放下茶盅,抬手擦擦嘴角,开口道:“太太,照您的吩咐,已经跟那边说好了,他们要等上两日,把家分了,然后就能动身。”

    邱晨垂着眼睛点点头,沉吟着道:“这件事,你要跟紧了,不要让这一个人泄露出咱们的大事去。”

    秦礼起身,郑重应下。邱晨也起身笑道:“行了,今儿也没别的事了,你也回去歇会儿。晚上做剁椒鱼头犒劳你!”

    说起来,虽说种了辣椒,但邱晨并非嗜辣之人,家里其他人也对辣椒并不太热衷,倒是秦礼秦勇几个小伙子热衷这种火辣辣的味道,而秦礼就最钟情剁椒鱼头的火辣鲜甜。是以,一听邱晨说做剁椒鱼头犒劳,秦礼立时满脸欢喜起来,咧着嘴毫不隐瞒自己满心欢喜地连连拱手谢了,这才退了出去。

    要做剁椒鱼头,就要用十几斤的大鱼,最好是还是大鳙鱼的鱼头最好。做了鱼头,剩下的鱼身鱼尾部分就成了‘鸡肋’般的存在。鳙鱼虽然味道鲜美,但细小鱼刺却极多,一般的做鱼方法,吃起来就要不停地吐刺,一不小心还会被鱼刺咔到。邱晨就让厨房用猪肉皮平铺,用刀背将鱼肉斩成鱼肉茸,鱼肉成茸的同时,挑都挑不净的细小鱼刺就会进入猪皮,只剩下纯净无刺的鱼肉茸,做成鱼丸儿,用整幅鱼骨炖成清汤来汆鱼丸,鱼丸弹牙鲜甜,汤底奶白浓郁,仅仅放一点点盐和一撮青蒜末儿,就成了孩子们最爱吃的一道菜。

    晚饭满囤跟林旭在前头用,邱晨和兰英则带着一群孩子在后院里吃,吃完饭说说笑笑地聊了一回,邱晨跟兰英商量好,第二天,也就是初三去铁塔寺逛庙会,兰英还提议要去寺里烧柱香,邱晨也无可无不可地答应下来。

    从铁塔寺回来,秦礼送进一支竹管来,这一次送来的竹管并非秦铮来信,而是让秦礼传递的消息。竹管中的信笺不大,薄薄的一张写满了蝇头小字。邱晨看了一遍,沉吟了片刻,就把信笺丢进了炕洞的火盆里,看着火盆子里腾起一团火焰来,卷着信笺瞬间成了一团黑灰,然后就泯灭在一盆炭火之中,这才收回了目光。

    自从秦铮跟她捅开了唐文庸的实际身份,一些之前让她疑惑的事情就清晰起来。之后,秦铮又陆续地交待了一些事情给她,她才明白,秦铮和唐文庸为何几次三番地到安阳府来。

    安阳府隶属南直隶,搁在现代应该在鲁、冀、豫交界之地,北邻的云连山应该就是太行山脉的余脉。向东不过二三百里就是渤海。因为这个时期的黄河三角洲还不存在,黄河也因为洪水改道,并不在记忆中的位置上,是以,海岸线远比现代近得多。安阳府扼通达南北的大运河,又近邻京畿重地,若是控制住了安阳府,不但能够控制住江浙一带北上运进京城的漕粮,还能牢牢控制住北边守军,乃至辽地两个都督府的粮米供应,往东可以近伺莱州湾和琅琊的海港,只要掌控了这些,就等于完全掌控了京畿乃至北地的命脉。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唐文庸需要银子,需要大量的银钱,江南乃魏家的势力范围,唐文庸无法伸手,也就只好在鲁冀豫这些中原省份动动心思。奈何,几次三番地也没找到合适的项目,最后才在云廖林三家的制造作坊里伸了一脚,占了些份子去。

    不过,邱晨却有极好的项目,不但能大把大把地挣银子,关键是特别适合唐文庸的身份去做,其他势力小点儿的根本不敢动这个心思。

    邱晨想到的项目不是别的,正是开办盐场。

    鲁北大片滩涂,是历史上最早‘煮海成盐’之地。河北塘沽沿海的长芦盐场,如今也已经初具规模。但这个时代的盐主要产地还是在两淮盐场,而邱晨想要的不是长芦也不是两淮,而是山东的莱州湾。那边也有很长的海岸线适宜建成优质的盐场,更重要的是,邱晨想的不是直接‘煮海为盐’,而是抽取地下卤水制盐。抽取卤水制盐虽然需要的设备、技术要高得多,但出盐率高,出产盐的品质高等特点,后期精炼简便,反而比直接煮海为盐的经济效益更加可观。而如今这个时代,沿海盐场却还没有人使用抽卤制盐的方法,精炼盐的技术也较为原始,制出的所谓精盐在邱晨看来粗糙的很,远没有达到精炼程度。若是用她的工艺精炼,做出来的绝对是高品质高纯度的精炼氯化钠,价格自然能够卖得高出许多。

    而邱晨之前在渔村的动作,如今看来竟颇有些先见之明了。海铺子向北不远处可就是‘煮海为盐’的发源地。向东不过二百多里路,就是邱晨的目的地。

    今日秦礼传回来的消息,就是派去那边的人反馈回来的,那边有一些小型的私盐窠子,并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多为当地的一些小势力所有……这样一来,对于她大面积购买沿海滩涂开发盐场的计划,可就容易的多了。

    沉默半晌,邱晨提笔写下寥寥几个字,重新塞进竹筒中,用火漆封了口,唤进含光,让她将竹筒给秦礼,让秦礼尽快送去京城。有了承影含光诸人,事关这些隐秘之事,她就不再让玉凤和青杏接触了。

    稳了稳神,邱晨起身去了后院。

    年前学堂放假,她就把二魁家的栓子和石头送了回来,这会儿,兰英带着孩子们过来后,两家多时不见,大人孩子都格外亲近。今儿去铁塔寺,也带上了栓子和石头,回来后,兰英又带着孩子们去了二魁家说话。

    邱晨走到二魁家院子里,院子里一只小黄狗趴在角落的木棚子里,看到邱晨只是抬头看看,摇着尾巴迎了上来。邱晨每次过来总会给十月和栓子石头带些点心吃食过来,看到小黄狗都会扔一两块过去,久而久之,竟也喂熟了,二魁家的都说,这狗见了邱晨比见了她还亲近。

    邱晨拿了一块枣泥糕扔过去,小黄狗低低地哼哼一声,狼吞虎咽地吃了,然后又抬起眼睛来巴望着。邱晨又拿了一块炸鸡扔过去,拍拍手,这才带着青杏和含光往屋里走去。

    堂屋的大门开着,挂着一条半旧的靛青布棉门帘。含光动作快,隔着三五步处,疾走几步上前,为邱晨打起了门帘来。邱晨笑笑,微微低了头正要进门,就听到从挑着门帘的里屋里传出来一阵说话声。

    二魁家的声音平缓地传出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