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将令 (第2/3页)
做管事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儿。管事管事,你得能管起事儿来才成吧。若是你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会,做不好,怎么管着别人的事儿?如今,你们俩自己的活儿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还不够,很不够。别看咱们粉碎药料很简单,好像这活儿是个有力气的就能干。但咱们如今只做了十来味药料,你们也就知道了,三七质坚,需要先破开再粉碎;冰片细贵,就需要串料,以保证它的药效和尽量少损失;以后,咱们还会做别的药,还会粉碎更细贵的人参,粘腻沾手的熟地,油腻的桃仁杏仁……它们因为性状特点不同,也就各有自己相应的适合它们的粉碎方法。所以,药料的粉碎是门很大很深的学问。你们俩干活很卖力,但就是有一个小毛病,肤浅,不够深入。呵呵,以后干活儿啊,不能就知道下力气,还要用脑子,比如,你今儿磨了一味三七,再遇上与它差不多的坚硬重实的药料,是不是该怎么做了?今儿,用串料粉了冰片,再遇上樟脑、龙脑,也就知道怎么做了……”
一说起制药做药来,邱晨就有些淘淘不绝了,一众人,不仅林子和大壮,其他人也都听得聚精会神的,但凡明白点儿的都知道,邱晨这会儿说的话,可都是教怎么做活计,嗯,做好了活计才能做管事领高薪不是!
回答林子和大壮的问题,用的时间比较长,这个问题告一段落后,又道:“除了提管事,咱们还有另一件事要宣布,占祥、大壮、泉哥儿、林子、玉香,你们几个来的晚,来的时候,咱们说好了试用三个月……不过,眼下我就觉得大伙儿干活都很用心用力,所以,等麦秋后,咱们就要签订正式的用功契约了。呵呵,你们不用问,签了正式用工契约,你们的工钱自然要涨。不过,这是个大事儿,你们现在也不用回答我,回了家和家里人商量商量,说不定你们家里人准备过完麦秋给你们娶媳妇儿呢,那就顾不得来上工了……(众人大笑,三小子红脸)不管是回来签契约还是在家里忙着娶媳妇儿,你们这几天商量好了,就过来给我个话,万一你们有娶媳妇儿来不了的,我也好早做安排。行了,该说的都说了,大伙儿吃好喝好,喝好吃好!”
虽说邱晨说的两种可能,可众人心里都明白,这么好的工去哪里也难找,不来的才是傻了。就是家里让娶媳妇,也不能急在这个时候,等领上一年两年的好工钱,家里有了钱,在宽宽裕裕地娶媳妇儿,那才叫一个风光!不比这个时候巴结着娶亲,还得借债强!
刚刚领的工钱揣在怀里硬硬的沉甸甸的,让各人充满了欢喜和踏实,又得知过了麦秋假,既有加薪,又有升职机会,各人的心情都是欢喜又兴奋,觉得前途一片大好,这日子过得很有奔头。
香儿芝儿都跟着欢喜,秀儿和英子却是越听越羡慕,越听越觉得心里火热的同时,又觉得自己没甚让人看上眼的,未免又有些灰心……
欢欢喜喜,美美地吃饱喝足,众人帮着收拾干净,洗刷了,又一家端了一大碗折合在一起的剩饭剩菜,这才欢欢喜喜地告辞,各自回家去了。
邱晨带着大小五个孩子,里外又收拾了一番,把大门闩了,又去后院转了一圈,看看各处安置妥当,鸡香獐子和马匹该关的关了,该喂的喂了,这才回了前院,借着做饭时烧好的水,各自洗了,齐聚在正房里屋的炕上,读书写字,完了,邱晨给大小几个讲了个故事,俊文带着俊言俊章回西厢,邱晨也带着俩小的安置睡觉。
轻轻地拍打着阿满,听着两个孩子的呼吸渐渐绵长匀细起来,知道孩子们睡着了,邱晨给他们拉了拉被角盖好,自己却躺在黑暗中,默默地琢磨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虽然,还没有人明火执仗地到她面前来威逼利诱,但隐隐的暗流汹涌,她已隐隐察觉。
村里大部分人不用说,大都是憨厚朴实的,有那么几个揣了坏心思的,势单力孤的也跳哒不起来。但是,那个刘地主刘炳善家,从之前俊言俊章和刘管家儿子的冲突中听来的只言片语,还有青山家的传过来的仇怨缘由,还有那日同知公子一行人到林家周围踅抹的动作……邱晨都隐隐地感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
而经过石头的事情,邱晨也了解到了,这个时代更讲究‘民不与官斗’的生存格言,老百姓比宣扬民主自由的现代畏官心理要严重的多,官府,哪怕是官府的家人、仆从,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耀眼的色彩,老百姓自觉地认为比沾了‘官’字的低了一等,人家对他和颜悦色,他就会感恩戴德……
是以,若是真对上那位同知公子,或者沾了官方的人物,凭借村里人的维护是根本行不通的。
该怎么办呢?邱晨思量着,心里条理渐渐清晰起来,累了一天,困倦涌来,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相对于林家的安详和平静,小小的刘家岙,今晚却有多少人家灯火亮到深夜。
在林家帮工的人,发工钱看到的不多,但发肉发衣裳被那么多交售罗布麻的人看到了,那细致柔软的棉布,好多人从小还没穿过,那么大一块肉,足足两三斤,肥白瘦红,颤颤巍巍的,着实馋人的很呐!经过人嘴一传,没到吃晚饭的时候,村里人就都知道了林家对帮工们的厚待,几乎没有人不羡慕的,许多人就开始盘算起来,怎样才能想法子进了林家做工才好。
不管睡得着睡不着,不管如何盘算,一夜很快过去了,新的一天来临,是个大晴天。
因为昨天还收了一些罗布麻,兰英和庆和、青山家的、玉香仍旧过来,要把这些罗布麻分装完。
邱晨和她们打了个招呼,就带着俊文和三个小的去了东坡下的地里,去看看自家的麦田。
说起来,这还是邱晨第一次去自家的田里,地里的庄稼管理、播种,一直是交给刘三河打理。她也很放心,因为兰英家有一块地与林家的田相邻,满囤父子几乎每天都会去田里转悠,后来杨树勇兄弟来了后,基于农家人对田地的热爱,一早一晚的也总爱往地里去转转,看看庄稼的长势情况。刘三河就是想耍滑偷懒,都没有机会。
一行人,俊言俊章牵了大黄马,俊文挎着一只篮子,篮子里放了吧挖菜铲子,邱晨则专心致志地照顾着阿福阿满两个小的,悠悠闲闲地一路往地里走,乍一看,就不像干活儿,倒挺像是春游呐!
农历四月末的田野,已经是一派繁茂景象。绿树成荫,草木繁茂,放眼望出去,大片大片的冬小麦都已经齐了穗儿,齐刷刷的麦穗儿顶着麦芒儿,在四月末渐渐炽热起来的阳光下,显出淡淡的黄绿色来。
‘麦熟一晌,麦收一晌’,说的就是麦子到了成熟季节,早上或许还是麦叶儿青葱,一个大晴天,麦穗儿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变成金黄色,那时就表示麦子熟了,就要抢着收割了。
没走多远,一行人就来到了东坡下。俊言俊章牵了大黄马在坡上啃吃青草,阿福阿满也跟着俊言俊章在山坡上,摘摘野花,拔两棵青菜,欢喜跳跃的。
邱晨和俊文走下山坡,来到自家的田地里。田地靠近东坡不远,就是林升的坟,清明时光秃秃的土馒头,这会儿也被野草野菜占满,变成了绿油油的绿馒头,下葬时和清明祭祀时插下的柳枝,有两棵发了芽,歪歪斜斜的,抽出了几根尚显细弱的柳枝来。邱晨站在地头,看着林升的坟默立了片刻,就转身跟着俊文,开始查看起自家的麦子来。
林家的麦子种的不太多,只有不到一亩半。
刚刚在地头一看,只觉得林家的麦子生的丝毫不比满囤家的差,甚至因为邱晨花了钱买肥,肥料上的足,林家的麦子还比满囤家的似乎高了那么一点点,麦穗儿也齐刷。但到了近前,邱晨仔细看麦穗的情况,就不由大失所望,麦穗儿看着挺大,拿在手里才知道,三分之二都是麦芒儿,真正饱满的穗儿很小,还没有邱晨印象中麦穗的一半大,托在手心里轻飘飘的……
“姑,今年的麦子真好……这一亩地打下来,怎么也得有三石多了,说不定能有四石的收成呐!这回可真是丰收了!”俊文欢喜的声音从身旁传来,提醒了邱晨。
是啊,她总是下意识地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时代的农作物都是没经过品种改良的,怎么能与现代亩产上千的优良品种相比较?
听俊文这话,一亩麦子的收成能有三石就很好了。一石(dan)大概相当于120市斤,三石还不到四百斤,相较于千斤的亩产,差了可不一倍多嘛!好吧,她就是研究药物配伍、药物生物化学的,对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可是没办法。亩产一千斤……就留在脑子里做个念想吧!
自己在心里安慰了一回,邱晨也就把那点儿不满意丢开了,同俊文一样欢欢喜喜地商量起割麦子收麦子来。
“姑,我看咱们这麦子最快也得两三天才能熟,正好趁着这两天功夫,咱们割些蔓子草回去,搓些草约(yao)子,收拾收拾镰,还得看看在哪里压场……”俊文挺奇怪,自家姑父走了也有两年了,之前这些活计有姑父铺排,姑父走了后,姑姑怎么做的?怎么看着姑姑好像对这些耕种上的事儿都不知道似的呢!
顿了顿,俊文可能也觉得自己铺排有些托大了,不好意思地嘿嘿笑着,道:“说起来挺多,但咱家有大牲口有车,压场运麦子都便宜的很,姑不用着急。”
邱晨是真没着急,她啥也不知道,着啥急!
不过,这真话就不用说了,她欣慰地看着俊文笑道:“姑还不知道,俊文农事上也是一把好手呢!”
又道:“俊文这么能干,我就不操心了,你看着该咋铺排就咋铺排吧!只到时候需要啥,要钱买东西什么的,尽管来和姑姑说。”
俊文微微红着脸,连连答应着。看得出来,少年因为第一次被大人放手,自己掌握麦收这么一件大事,很有些激动。
麦收的事交给俊文,邱晨真的就甩手不管了。从麦田里走出来,就由俊文带着往山坡上走去,会和三个小的,顺便寻找俊文说的蔓子草。
蔓子草是一种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茎藤纤细柔软却极有韧性,而且特别长,长的能够达到两米以上,农家人就地取材,就用这种蔓子草搓成草约子,捆扎收割下来的作物,有些人家扎薄障子也会用它。
这个东西邱晨不认识,俊文俊言俊章却都熟悉的很,很快就在山坡上找了一片,俊文兄弟仨一齐动手,很快割了一大捆,俊文就抽了几根蔓子草捆了,放在马背上。
这个季节野菜都长起来了,灰灰菜、扫帚菜、马榨菜、婆婆丁、曲曲菜、猪牙草……个顶个都长得水灵灵鲜嫩嫩的,邱晨带着阿福阿满挖的越来越起劲儿,一抬头,一大篮子都满的冒尖儿了。
抬起手背擦擦额头上的汗水,邱晨抬起头招呼孩子们:“走了,回家了!”
俊文走过来,用力地压了压篮子里的野菜,挎在自己手上,然后招呼着大大小小四个弟妹,还不忘照顾着姑姑,不时地提醒邱晨小心脚下。
邱晨很满意地享受着侄子的照顾,心里是欣慰的欢喜。
看来,以后,要多给孩子们加一些担子,让他们在实际管理操作中,锻炼成长。
一路走回林家,来到家门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