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章 买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章 买地 (第2/3页)

青山笑道:“杨大哥这么说就太见外了,我们都是从那么大过来的,哪能不知道十来岁的孩子不能抬扛重物的理儿,万一撅着压着,可不是闹玩的,做下病可是一辈子的事儿!”

    庆和也笑:“骡马可是大牲口,自然也得小心伺候,旭子这活儿可不能马虎!”

    林旭这个年纪正值身体发育阶段,骨骼脆弱,干活也不会使力,若是冒然抬、抗沉重之物,很可能会伤了身体,落下病根儿,一辈子都会受病痛的困扰,甚至会成为长期缠绵病榻的废人。乡里的俗话把这叫做‘撅着了’‘压着了’。

    邱晨也不多言,笑着打过招呼,点了准备好的火把拿过来给卸车的几个人照亮儿。然后,就返回去,两个水壶同时灌了水烧上,准备过会儿给干完活的男人们清洗和解渴。

    其他准备好了,邱晨开始准备晚上的饭菜。

    掀开锅,随着蒸腾的热气,一股浓郁的肉香就扑面而来。稍等了片刻,待蒸汽散去,邱晨拿了一只大笊篱,伸进锅里一通捞,猪心猪肝猪肺猪肠猪肚儿就统统捞了出来。

    那边,兰英和青山家的已经放好了大菜板,握着菜刀等着了,见邱晨把肉端过来,两个人笑嘻嘻地动手切肉。村里人讲究的就是实惠,心肝肺切成薄片,肚儿切成丝,肠切成段儿,一样一样装进备好的陶盆里。另一边的庆和家的已经切好了一盆白菜条儿、水萝卜片儿,统统倒进猪肉的汤中炖。一部分切好的杂货儿倒回锅里,又倒入一些猪血片儿,邱晨负责调味掌勺,调好味儿,再次盖上锅盖大火一阵猛炖。

    另一边,周氏用石臼捣了半碗蒜泥。邱晨接过来分成两份,分别放入酱油和老醋,点入香油,就就成了最开胃的蘸碟儿,炖的烂熟的猪肉加了蘸碟儿,不油不腻,只剩香浓爽口,堪称绝配之物。福儿满儿栓子山子等一群孩子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眼巴巴地看着,虽然一脸垂涎,却连满儿都没开口要,倒让一转眼看到他们这副小样子的邱晨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她屈起手指在几个孩子的小鼻子上挨个刮了一下,笑着用小盆盛了些切好的杂货儿,同样也给他们弄了个蘸碟儿,让孩子们先上炕开吃。

    两辆车得青砖青瓦卸完,正好水壶中的水都烧热了,兰英和庆和家的年龄大些,不怕什么,拎了水壶去给男人们倒水洗漱。

    邱晨把一张方桌放在堂屋田地下,青山家的麻麻利利地把盛好的几盘肉、蘸碟儿端上桌,周氏则将酒倒入壶中,去灶膛里热着。林旭这会儿也溜完马转了回来,邱晨就让他去叫满囤爹一起过来吃饭。今儿新买了地皮,最初满囤爹估算的用料用工都要随之变化,吃着饭,正好顺带着把用工用料重新估算一下。

    很快,十来个汉子洗干净了手脸进了屋,林旭陪着满囤爹也回来了,邱晨也一并让进屋,上桌安坐,又把热好的酒壶交给林旭,她就招呼妇人和孩子们进了里屋。

    男人们上了桌,女人们也可以喘口气了。

    招呼周氏和兰英三个,还有六七个孩子一起,在安置好的炕桌边挤着坐了。很豪气地端上一盆炖菜,一盆切好的肉片儿,然后笑呵呵地一扬手:“都摸筷子吃啊,行动慢了,吃不饱我可不管哈!”

    邱晨就把方桌在堂屋里放了一张,

    众人皆笑,孩子们嘴里塞着肉,小嘴儿油乎乎地忙乎着,还跟着嘿嘿笑。

    这些人都是不是自家人,就是和邱晨相处较久的,也没人拘束、客气,各人拿了馒头,甩开筷子吃起来。

    村里人吃饭没有那么多规矩讲究,大伙儿边说边笑边吃,饭桌上的气氛不用用心调节,就热闹的很。几个孩子眼大肚子小,很快就吃饱了。一撂碗筷,片刻都坐不住,叽叽咯咯地跑到院子里玩去了。

    兰英和青山家的都在后边嘱咐,让孩子们躲开那些青砖垛,那东西垮了可不是闹玩儿的。

    吃饱喝足,几个妇人又帮着邱晨把碗筷瓢盆都刷干净,这才和男人们相跟着告辞。

    杨树勇和林旭将男人商量的结果,满囤爹的新估算都和邱晨说了,又说,加长了院墙,又加了三间西厢,他明天再去砖窑的时候,得再定一些砖瓦。其他的木料、木工,则都由满囤爹寻找联络。

    说完这些,杨树勇又疑惑问道:“后边儿的荒坡你买下来,可以扩进院子里,可院子前边儿那片洼地你买了准备做什么?我可是看了,那块地的地势低不少,要是做院子可要许多车土石才能填平,太不划算了不说,你们如今就这么几口人,弄太大的院子也没有用处。”

    邱晨笑着摇摇头:“大哥,我忘记和你说了,前边那块洼地我买了不是做院子,不但不用填,我还要好好挖一下,把河里的水引进来,修个池塘……”

    “修池塘?”杨树勇更加疑惑。他们生长于北方之人,对山石、土地远比对水更熟悉,水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喝可以洗可以浇地喂牲口,除了这些,印象中就没了其他。

    怔了怔,杨树勇想起曾听一起赶车的人说的富贵人家,不由猜测道:“妹子,难道你是想像大户人家学,挖个池子只为看景儿?”

    不得不说,杨树勇乱猜之下,居然不中,却也不远矣。邱晨当初挖池子的初衷虽然不是看景,但不得不承认,看景儿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咧咧嘴,邱晨笑的有些心虚,但嘴巴上却不能承认,“大哥,花那么多钱买地挖池子,怎么可能只为了看景儿!”捎带着看不算!

    到时候,莲藕长起来,满池碧莲粉荷,清香远逸,她出门就能看到……想想就美好、宁静,令人神心怡然!不看白不看,不看就亏大了!

    邱晨见众人皆是一脸期待,却故意抿嘴儿轻笑不语。给杨树勇的杯子添了茶,还要给周氏倒茶,心急的杨树勇已经等不住了。

    “妹子,你究竟咋打算的,快说出来让哥哥听听……哎呀,你就别吊着哥哥啦!”

    丈夫这样心急火燎的样儿,简直像个毛头小子,惹得周氏扑哧一下笑出来。林旭和邱晨也忍不住低笑,阿福阿满俩孩子不太理解大人们说的什么,却不妨碍感染了大人们的好心情,也跟着嘿嘿呵呵地傻笑着。

    邱晨笑着,却不说话,而是转身去屋角的一只大框里,扒开上边覆盖的厚而湿润的麦穰,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根裹着泥巴的东西来。

    “哥哥,我挖池塘为的种这个!”

    “这是……”从邱晨小心翼翼地动作上,杨树勇也知道这是个稀罕物儿,虽然忍不住从邱晨手里接过了种藕,却也特意地放轻了力道,一贯豪爽粗迈的汉子,居然连神情都变得小心翼翼的。

    杨树勇拿着种藕,翻来覆去上上下下地看了好半天,周氏、林旭加两个孩子也凑上去跟着看新鲜,无奈,一家人谁也没认出是什么东西来,不由都将询问的目光转向邱晨。

    邱晨笑着从杨树勇手中接过种藕,小心翼翼地拨开一小片泥巴,立刻就露出细白的莲藕来。

    “这东西叫莲菜,又叫莲藕,生长在浅水塘泥之中,味甘性凉,补脾胃,养神,益气力。还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散淤血。做熟了之后,则变为温性,可以补脾胃,止泻,益血,生肌。呵呵,说白了吧,这东西不但能够做菜还能入药,即使蒸熟了,也会面面的甜甜的,好吃顶饿,比芋头、山药好吃得多。冬天燥咳嗓子干,用这个榨汁也管用……”

    说起莲藕来,邱晨颇有些滔滔不绝的架势,听得大大小小五口人都渐渐露出惊讶又向往的神色。

    趁着邱晨停下喝水的功夫,周氏迟迟疑疑地开口问:“海棠啊,这长在泥巴里的东西真的这么好?”

    邱晨说的口干舌燥,咕咚咕咚喝了一杯水,点点头道:“确实是个好东西。还有个好处,它不占良田,只需种在河塘中即可,而且产量高,一亩地能产一两千斤呢!”

    这一次,不仅仅周氏,连杨树勇、林旭也讶然变色了!

    现在农人们辛辛苦苦耕种大半年,盼着老天爷开眼,风调雨顺的年景,一亩小麦的产量也不过三百斤。谷子、高粱的产量更低,只有二百多斤!这种生长在泥巴中的东西竟然能够亩产上千斤,让他们怎么能不震惊?!

    或者,可以说是惊喜?狂喜!

    邱晨停住话头,笑微微地看着大家,等待大家将她所说的内容消化掉,这才说道:“种莲藕其实和种地一样,越是陈年的水塘,塘泥越厚越肥,长的也越好,产量自然也越高。如今,咱们现挖池子栽种,估计产量就没那么高了,但今年我只是打算尝试着种一季,如果莲藕真的可以在咱们这里种出来,明年塘泥厚了,产量自然就高了。而且,也能多得一些种藕,明年就可以扩大栽种面积了。”

    杨树勇最沉稳,接受能力也最好,他第一个缓过神来,沉吟着点点头,再抬眼,本来微醺的目光变得明亮有神,眼中满是兴奋和喜悦。

    “你说的对,若是你种成了,咱们杨家铺子可有好几个大水塘,加起来足有十几亩。南边儿还有南沼湖,那片儿水更大,几十上百亩的水面儿呢!”

    邱晨对杨家铺子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根本没想到这些,此时听到杨树勇如此说,也涌起一股欢喜之意。若是今年莲藕种植成功,她完全可以和杨家一起把那片儿南沼湖买下来,统统种上莲藕,再养上鱼,只要管理好了,一年下来的收益,绝对比种田好得多!

    看他们兄妹俩说的投契,周氏虽然觉得有些不真实,却还是觉得高兴,笑微微地看着。

    林旭沉默了好半天,目光看到莲藕顶端断面的细微小孔洞上,突然眼睛一亮,开口道:“大嫂,这个是不是那天咱们吃的那个?”

    邱晨点点头:“是啊,那天咱们用莲藕炖的大骨,还可以炒丝溜片儿,还可以凉拌,还可以炸藕合,做馅儿蒸包子包饺子……吃法儿多着呢!”

    阿满和阿福听着邱晨说出一大串儿美味儿,两个小嘴巴都忍不住砸了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