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 那一代下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7章 那一代下海 (第2/3页)

着李方诚走向后院。

    “不知道先生贵姓是?”一边引路,也不忘询问。

    “木子李。”李方诚左右打量了一下,有不少保安在巡逻,寻常人一见这阵仗,那还真是有点发蒙。

    “李先生,李先生运气不错,今天柳传志刚好在出差回来,你要是昨天来,就找不到他了。”文质彬彬的人也是笑着说。

    “哦?不知道是去干什么了?”李方诚好奇的问。

    “听说是去了一趟国外,不知道做什么,不过看样子,好像心情不是很好。”

    “嗯,国外?”

    “是啊,好像是谈什么合作的事情,到了,就是这里,这里拐进去就到了。”带路人在一个门洞前停下了脚步。

    “好,谢谢,有劳了。”李方诚也是一番致谢。

    “不客气,应该的,请。”

    看着引路人后退几步看着自己一行人,李方诚知道,这是在确认自己没有乱走,抬头一看,门洞旁边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Legend。

    李方诚笑了笑,就是你了!

    英文名,可能说出来都不知道是谁,对应的名字是传奇,大家也不知道是谁,甚至现在的公司名字,说出来都很陌生,华夏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但是如果换成即将改名之后的名字,那在华夏日后可就大名鼎鼎了。

    连想!

    华夏第一个自主创立的电脑公司。

    1982年,IT巨人IBM率先提出个人电脑PC机的概念,正式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台PC,从此迎来一个被称为个人电脑的时代。

    从1984年起,有一个词,一个全新的概念词——下海,正式在席卷整个华夏大地,那一年,燕京的中关村里充满着躁动,一批批科技人员“下海”。当时的中关村已经有40家科技企业,并在燕京城里拥有了“电子一条街”的名声。

    1984年11月1日,刘传志、李钦、王树何、张族祥等11个完全不懂得市场、不懂经营管理的科技人员,为了响应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号召,靠中科院计算所20万元投资起家,租用了科学院的传达室,在一个仅2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创办了华夏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而刚刚步入市场大潮中的知识分子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时不知所措。公司刚成立时,手头的2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开发高技术产品的公司只是杯水车薪,因为在燕京,华夏进口的一台计算机者要3万元左右,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积累。

    难以想象,一群凭借着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热血知识分子,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旅。

    然而好笑的事情是,这11个知识分子刚进入市场没多久,就迎来一个重大的打击。

    一开始公司成立的时候,其实算是在做贸易的一家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