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南雁峭壁(六) (第2/3页)
,热情的招呼羽少和沈冰重新坐了下来。
“刚才我们母女两聊了会,有些怠慢客人了,虽是出家人,可还是儿女情长有些记挂,道教公子笑话了。”
道姑说话犹若莺燕之语,如果不看装束,一定以为是那个名门闺秀之女。柳叶眉的母亲曾经是武林美人,这点倒是名符其实,现在看来也是风姿不减当年。羽少看着道姑那双清澈明媚的眼睛,如同清风明月中的一汪湖水,虽然有些幽怨之意,却更多的是情意绵绵。这哪是出家人的样子,分明就是一位娇滴滴的大姑娘,比之女儿柳叶眉更加的娇柔欲滴。羽少绝想不到这样一位美丽的道姑是个武林高手,而且也看出其实对柳庄上下也是牵肠挂肚的,并不像柳叶眉所说的对他父亲的花心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就算是也应该对他父亲有些念念不忘的。羽少在后堂还看到了柳叶眉父亲的灵位。当然羽少也知道道教并不一定要像僧尼那样身心出家,也没有像全真教那样恪守门规。
“仙姑真乃天地灵秀所化,不但儿女都是人中龙凤,自己也是武林美人,能认识仙姑乃在下的造化。”羽少虽然有些恭维,可话倒是不差。
道姑笑笑说道:“我已年过四旬,那还有当年的风姿。”虽然如此说话,道姑倒是对自己的美貌还是有些自负的。
“仙姑如此这般的武林美人,一定有着不一般的故事吧,而且在这仙姑洞居住,倒也很贴合仙姑这样的美人啊。”羽少说道。
“这仙姑洞的来历倒也确实与我有些渊源。”道姑听的羽少夸奖,神采奕奕的讲起了来历。
“ 宋朝年间。平阳闹村有个姓朱的官家小姐,名叫婵媛。这姑娘从小聪明伶俐,生得美,父母把她订给南湖大财主刘百万做媳妇。勿要看婵媛姑娘平时文静,脾气倒蛮拗犟。她勿同意这门亲事。她父亲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做女儿的还能在娘家养一世?再讲刘家是远近有名的大户人家。”婵媛说:“刘百万家产虽有,偏偏做人刻薄;他儿子勿成器,我不稀奇刘家的家产!”她父亲生气地讲:“这亲只求门当户对,这事由我做主。由不得你!”
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不称心的婚约,给婵媛带来了痛苦。
一日,婵媛姑娘心里烦闷,由贴身丫环跟随,来到附近一个叫白水漈的地方游嬉。一个官家小姐,平时勿大出门,没看过野外景色,一到白水漈,觉得一切都很美。都很新鲜。她很愿意长期生活在这迷人的地方,也希望在这样的地方摆脱内心的痛苦。
回到家里,她向母亲诉说了自己的愿望,要在白水漈搭一座茅屋。与清泉作伴,同花木为友,母亲拗不过她,答应了。她还认为女儿只不过一时脾气。给她住上几日,自然会回家的。
哪里晓得,婵媛姑娘在白水漈一住就把老家给忘了。她不再羡慕小姐的生活。对刘家那门亲事更感到厌恶。她同村姑往来,闲时读读书,过得就像一个出家人的生活。她哥来叫,她不回去;她母亲来叫,她不回去;她嫂子来劝,也劝不动她。好话坏话都讲尽了,她硬是勿回家。这下她阿爸发了火,亲自带领奴仆到白水漈,一把火,把几间茅屋烧个精光。
烧了茅屋,也未使婵媛姑娘回心转意。她离开了白水漈,走呀走,走到南雁荡山。这里山清水秀,岩壁奇险,洞窟幻秘,如同仙境一般,比起白水漈更强百倍。婵媛姑娘就在西山一个深幽雅静的洞里安下心来。
从那以后,在这山区附近,经常出现一个为老百姓治病的道姑,成了南雁百姓心目中的神仙。
一日,这个道姑突然不知哪里去了。附近百姓为纪念她,修建了道观,立了朱仙姑牌位,四时上来祭祀。她居住的西洞,唐代时本叫石室,从此也改叫仙姑洞。直到如今,四面八方前来朝觐的香客络绎不绝,据说,是因为朱仙姑护佑百姓,非常灵验。”
“仙姑在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是朱仙姑的后人,当年的婵媛姑娘也一定还有缠绵的故事吧。”羽少在美人面前并不那么拘谨。
“?嗯,你猜的没错,婵媛姑娘在南雁荡山结识了会文书院的一位贫寒少年,不时的来西洞看她,为她挑水烧火,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