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七节 俄罗斯割地悬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七节 俄罗斯割地悬案 (第3/3页)

乎是这种情况,战争中大贵族家庭不可避免的要为沙皇服役,导致许多大家族出现了传承断绝的危险。另外在之后波及全国的农奴冲击地主庄园的叛乱中,更多的地主力量被摧毁。贵族地主短时间内几乎完全失去了对农村村社的控制,除非有国家支持他们重新恢复权力,否则他们已经被农村自发的排挤了出去。

    在大批军事贵族成为俘虏,农奴村社摧毁地主庄园的情况下,斯佩兰斯基幸运的在国内没有多少阻碍。农奴制被打击也实在是太过分了,早就岌岌可危。所以斯佩兰斯基宣布废除贵族对农奴的权力,只进行部分补偿的情况下,基本上没有遇到强大的反抗力量。

    斯佩兰斯基还迅速安排军人复员,农村士兵回到农村,迅速进行春耕工作。他手里的三十万軍队则保留下来,显然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改革者,已经不是往日的吴下阿蒙,他知道枪杆子的力量远胜过理想。

    在城市则建立议会,制定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原则,迅速完善行政机构、法律机构、警察机构等等。

    但斯佩兰斯基的改革,并没有中国占领区的改革那么平稳,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没钱,中国向占领区的俄国村社提供了大量的救济,让他们度过春荒,完成播种,并给予他们支撑到秋收的口粮。

    这些斯佩兰斯基都做不到,他甚至还需要征税来供应行政机构和軍队,这也是历代沙皇始终无法改革农奴制的原因,因为改革是需要成本的,在改革期间,各种税收必然受到影响,在新制度诞生出更多财富之前,沙皇无法接受财政带来的军事力量下降,导致俄国在欧洲战争中败北的结果。所以频繁的战争一方面冲击了农奴制,一方面又让沙皇没有足够的财政对农奴制做出调整。

    结果就是在斯佩兰斯基的改革下,俄国各地四处暴乱,农奴本就一贫如洗,现在告诉他们,还得按期缴纳赋税,让他们怎么活下去,加上战争失败带来的怨气,大家对新政权的认可度很低。

    斯佩兰斯基咬着牙不断镇压,然后开始向中国寻求支持,他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推迟俄国的赔款缴纳时间,还希望从中国借到一笔改革贷款。

    但在如今的情况下,斯佩兰斯基内阁中的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由于沙皇不肯签字,导致两国目前在法理上依然处于战争状态。

    尽管中国已经占领了所有条约中规定的领土,可在法理上那些领土还属于俄罗斯帝国,造成了一个割地悬案。

    在这种情况下,向中国寻求贷款,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但斯佩兰斯基已经别无选择,他只能寄希望于中国皇帝跟他之间的私人友谊,以及中国文官崇尚的仁道思想,能够在这时候对俄国人民扶危济困。

    让斯佩兰斯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皇帝同意了这两项要求。

    不但愿意俄国暂时停付战争赔款,还愿意为斯佩兰斯基政府提供担保,让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借到一亿两黄金的巨额贷款。

    斯佩兰斯基不知道,中国皇帝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动机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