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节 想把中国卷进来 (第2/3页)
,俄国在各条战线的情况都不顺利,高加索地区跟奥斯曼帝国的战斗虽然一直占据了优势,但也只能保住东亚美尼亚,多瑙河河口地带,已经被奥地利帝国海陆军攻占,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决战,英法奥斯曼联军已经围困了俄军一年多,丢失是迟早的事情,听说英法有意让克里米亚半岛国际化,奥斯曼帝国希望恢复克里米亚汗国,无论那种结果,俄国都会失去对这里的控制权,然后在黑海失去控制。
这种情况下,其实他们已经守不住高加索地区了,与其被奥斯曼帝国夺走,不如直接交给满清帝国,换取他们对奥斯曼帝国开战。
满清愿意参战,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欧洲公司正在跟奥斯曼帝国交涉,交涉的目的则是围绕克里特岛,他们希望奥斯曼帝国将克里特岛割让给欧洲公司。
至于埃及已经不用担心了,埃及帕夏阿里苦心打造的海军舰队,被英法联军彻底摧毁,现在埃及人正在拼命拉拢欧洲公司,希望公司的舰队能够支持他们,至少让他们在希腊作战的陆军不至于陷入孤立状态。
欧洲公司不打算直接参战,用南非和满清两个可以利用的打手,威胁一下奥斯曼和埃及,取得克里特岛的控制权就达到目的了,为了这么一个岛屿,真的跟英法等国开战,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欧洲公司反而要求满清不要马上开战,他们认为奥斯曼帝国会答应他们的条件,向满清割让一些领土。
欧洲公司把问题考虑的太简单了,现在的形势已经完全失控,各国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连对领土有强烈占有慾的俄国都愿意主动割让领土给满清,换取支持。英法两国也绝不愿意这个时候让欧洲公司参与进来分享胜利果实。
大家打生打死,好容易俄国即将失败,中国人跳出来想分果子吃,没这么便宜。落后的交通,恶劣的环境,同样的武器水平,让这场战争早就发展成为消耗战,连英国都为此付出了十万人伤亡的代价,法国人牺牲更大,投入的军费已经超过一亿英镑,这时候绝不能让欧洲公司得逞。
所以他们支持奥斯曼拒绝欧洲公司的威胁。
谈判失败之后,欧洲公司知道这次的买卖恐怕要赔钱了,但他们不差钱,管理公司的那些官员,跟东印度公司一样,有时候不太在意股东的权利,更看重自己的前途,他们需要建功立业。
于是在他们同意下,满清十万大军进入奥斯曼帝国领土,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了。
俄国人欣喜若狂,他们并不在意满清是否能参战,他们在意的是欧洲公司卷进来了,这是一家中国公司,这家公司卷进来后,意味着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就卷进来了。
这场战争打了四年,虽然有中国的财政支持,但俄国确实坚持不下去了,他们过去严重依赖波罗的海贸易,可这四年中,港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