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组织部那点事(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 组织部那点事(一) (第2/3页)

分,却也并不详细。

    在90年初,西川省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接近260人,当时的骆超就开始在砍人,而姚恭友接手之后,也是一样的做法,几年的时间里,硬生生砍下来70多人……这种做法,并非只是发生在西川,在其他省份也差不多,某些地方甚至更加严重。

    对那些需要裁掉的人,大抵就是安慰一番诸如:你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做得很好,党和人民都会记住你的,现在有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交给你,党和人民需要你去政协站好最后一班岗!

    说得冠冕堂皇,但潜台词谁都清楚:现在用不着你了,找个地方蹲着养老吧……

    被分流的人群中,不满的也不少,拖沓不去新岗位的、上访的有很多,但最终也都是不了了之,全国的大形势如此,终究只能被动接受。

    这些情况,杨柯原来只是隐约知道一些,来到组织部之后方才从卷宗里看出最近几年来这些大衙门的动作,对此,他也是颇为惊讶。尽管他能理解这些机关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种精简也是新型政府架构和职能机关改革的必然,但真正见到这么触目惊心的庞大数据,仍然倒吸一口凉气,心中震撼不已。

    这种残酷的操作方式,曾在小范围内造成过恐慌,基本上和国企改革同期拉开序幕,相比国企改革中丢掉铁饭碗的人群,这些人是幸运的,起码保住了饭碗。

    杨柯翻看着这些材料,看着每年递减的数据,只能摇头苦笑。

    翻看这些东西,其实是为书写材料做准备,他记得后世的一些干部选拔任用的操作模式,但却并未关注过中组部颁发的红头文件,很多环节上,大概还得一步步理好大纲,然后往里面填写一些专业术语和以前颁布的文件条款,有这些文件条款做依托,就相当于古代科考应用文中引经据典了。

    办公桌是全新的,靠近墙壁的地方放了一个文件栏,里面是空的,在文件栏旁边放置着一个竹制笔筒,稀稀落落的插了几只铅笔,办公桌上堆了厚厚的三摞文件,足足半尺多高,全是组织部的内部文件,其中大部分是红字打头的。这么多文件,光是挑选着看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没个十天半个月的功夫完不成。

    杨柯专注的埋头看着文件,根本没注意到杨文雅已经走进了办公室。直到鞋跟敲击地面的声音逐渐加重,他一抬头才发现小姑娘已经站到他跟前了,兀自还在踢踢踏踏的原地踏步,鞋跟将地面砸得哐哐作响。

    两人年龄差不多,杨柯也没有一般的机关领导身上那种看似平易近人、实则拒人千里之外的傲气,这几天时间相处下来,两人却是混得挺熟了,偶尔会开开玩笑。杨文雅爱往杨柯这边跑,在她看来,杨柯是比较随和的。不用担心说错话什么的,即便是她偶尔不经大脑的说出一两句出格的话语,关系着处里其他人的闲言碎语,杨柯也能自动过滤掉,全然当作没听到一般。和杨柯这样的领导相处,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这么专心,你是准备考研究生啊?”

    “呃……这你都知道?”杨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回答道。事实上,他还真打算借着最近新婚的空闲期去充充电。不求学到多少知识,起码将学历往上抬一抬。学历这玩意,平时没多少用,但在政体内。却是少不了的。不少人基层干部就是因为学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