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财富 (第2/3页)
期,对山竹公司简直厌恶到了极点,看着就恶心。不为别的,就因为这广告太多,太密集,而且还太没有水准,一些所谓的“专家”装模作样的点评这款产品,一些所谓的“患者”以身说法,话里话外,都是对这款产品的褒扬之词,简直吹嘘的没边,越看越让人烦躁。
所以在得知山竹公司垮掉的时候,关晓军与周边同学都是拍手称快,不过对于什么“喝死人”这种情况,关晓军倒是不怎么相信。
因为关帝庙村里,喝山竹口服液的人多得是,也没见过有喝死的,而且据反馈,效果还确实有那么一点。
但关晓军不信,并不代表别人不信啊,于是山竹公司在一夜之间就臭大街了,全国人民畏之如虎,偌大的保健品帝国瞬间崩塌。
后来关晓军成家立业,有了些阅历与见识,再与朋友们喝酒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对山竹集团都觉得有点可惜。
抛却一切先入为主的观念,如果客观的看待山竹公司,你就会发现,就商业运作而言,这家公司几乎已经将保健作品市场的开发,做到了极致。同时代的所有保健品,都难以望其项背。
如果不是因为摊子铺得太大,对下面约束不够严厉,又没有树立起好的企业文化,再加上吴秉心父子急功近利,导致公司膨胀太快消化不良,这山竹公司应该也不至于倒塌的这么快。
当然,还有一点,这家公司得罪的人太多了,也太高调了,就历史规律而言,它的倒塌也存在着一种必然性。
因为在中国,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亦或是商业集团,只要你太过高调,那么倒霉也就紧随而来。
吴秉心虽然一直强调“官商”“官商”,产品推广营销一直走的都是官商结合的路子,自认为掌握了对国情的认知,其实还是认知有限,他要真的有认知的话,也不会如此的大张旗鼓,如此的大放狂言。
步子太大,扯到蛋了,这种情况多的是,不差他一个。
就关晓军个人而言,闷声发大财,或者说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那才是真正的经商之道。这经商与做官是一个道理,踏踏实实的做事情,那才是王道,也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一旦高调,你就等着倒霉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