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82 蝴蝶之六月六日 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82 蝴蝶之六月六日 3 (第2/3页)

全部监视这些科学家。当然了,科学家们虽然有自觉的觉悟,却也非常反对限制自由的行为,这也是美国无法采取绝对保密手段的原因。

    这就造成了研发原子弹保密等级高,但是实际保密并不严密,甚至不少并没有参与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都知道此事。

    拉吉丽凭借她职业间谍的敏锐触觉。意识到这个所谓的曼哈顿工程比起凝固汽油弹的技术秘密来,要更有价值。经过一年多的刺探。她搞到了不少关于曼哈顿工程的信息,她甚至搞清了美国一两处研发原子弹的工厂所在。

    苦于缺少联系人,拉吉丽几经周折,直到六月六日,德国情报部门才真正的收到了这份情报,因此这份情报就传到了希特勒的案头。在这份情报中,拉吉丽展示了她超常的分析能力,竟然从有限的情报中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很可能在四五年中期原子弹研制成功。

    战后,拉吉丽在一次电影拍摄中,因为“意外”丧生,玉殒香消。这位堪称二战中最成功的德国女谍,年轻的一生画上了句号,留下一声感叹无数谜团。

    普通人不知道原子弹,但是希特勒却非常清楚。在希特勒的亲自指派下,德国特种部队对美国核工厂进行了几次行动,但是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只是稍稍的拖延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发进程。

    美国方面,却从德国的几次行动中嗅到了一种可能:德国纳粹也在研发原子弹。因此,为了阻止德国的核弹研发,盟军战略上有不少异于历史的调整,其中加强对德国的空中打击力度最为明显。

    但是,希特勒德国却因此加大了对原子弹研发的投入,这却不是李广所期望看到的。

    在这个极为特别的日子,还有一件事情发生,实实在在的好处却落在了海唐国头上。

    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虽然都是轴心国,但是合作其实不多。但是由于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日本方面急需得到德国武器和技术,妄图挽回其失败的命运。当然,德国对日本也不是无所求,双方各取所需,进行了一些合作。

    但是两国远隔重洋,要想往来,除了潜艇再无其他合适的交通工具。北冰洋航线,德国虽然能做到穿越,但是一年中只有一次机会,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因此,传统航线,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然后再回到太平洋就成了必选的路线。而海唐,现在就掐在这条航线的中间。

    1944年3月16日德国u-181和u-195潜艇离开法国波尔多。

    u-181潜艇载有运往日本的物资,其中有水银、石墨、钢材、未经切割的光学玻璃、铝及其德国武器装备的图纸和模型。

    由xb型布雷潜艇改装成运输潜艇的ixd型潜艇u-195载有运往日本的12枚v-2火箭。除此之外该潜艇还载有前往日本的德国空军联络官乌尔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