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外交成就 上 (第2/3页)
是荣誉,而担任法官又没有工资。但是,这个称号却是所有美国教授和英国教授趋之若鹜的。英美两国的教授们明争暗斗,以至于评选过程,极其严格。迄今为止,三百多法学教授们只有十二人得到这个称号。美国人灵活,得到了其中九个。
在政客们还习惯于看报告了解一个国家的年代,海唐国拍摄的这四部短片,形式新颖,立刻使得所有人深受震撼。
当然,顶级的政客们自然不会因为这些煽情小手段而动摇,但是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就是海唐国的目的之一。
外交,不是说在某一具体事务上取得胜利才叫进步。整体改善国家在“话事国”官民心目中的形象,也是进步。
----------
在开罗会议上,海唐国的目的基本达到。
有一件事情,看似与海唐国无关,但是却是首要任务。
历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会议间隙,向蒋委员长提出,琉球群岛在地理上和中国接近,应当交给中国管理。
蒋委员长在历史上放弃了对琉球领土的要求。原因,据说是蒋委员长担心在日后和日本因此结仇,起冲突。
据李广分析,这一点怕不是黑蒋的。以日本的实力,即便战败,在蒋委员长眼中怕是三二十年中国也赶不上。别忘了,蒋委员长曾经在日本学习炮兵科,对日本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
袁总理说服蒋委员长,用语不多,但是却让委员长立刻向罗斯福表示:琉球自古就是中华领土。
理由有三:
其一,战败的日本将会不再拥有军队。没有军队蒋委员长怕鸟。
其二,如果中华再次和日本起冲突。海唐国将会无条件全力以赴。
这两条对于蒋委员长来说,说服力其实不大,开疆拓土,委员长喜欢在日记中实施,委员长是那种高瞻远瞩的人物,更看重眼前利益。
那么第三条就非常合委员长的胃口了:将来占领琉球,总得驻军吧。比如阎锡山的部队,再比如桂系军力,再比如某党。
总之就是把这些蒋委员长的眼中钉弄到海外。此言一出,委员长立刻龙心大悦。
在这次会议上。李广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此。为中华突破第一岛链略尽心力量。至于未来琉球群岛是握在中工手中还是蒋委员长手中,李广其实并不很担心。无论如何都是在中华手中,这就足够。至于可能出现台-独那种不认祖宗的,真以为海唐手中的刀是吃素的?
排在第二位的事情是,海唐国正式担当起了向国内输送美国援助物资的任务。
这一点。蒋委员长最为热心。
说到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蒋委员长就一肚子气。印度洋上的运输。一直是海唐帮忙。而在印度大陆上的运输。则是控制在英国人手中。
更可气的是,美国援助物资的分配权力归史迪威。
要是评价史迪威,军事上,李广认为此公眼高手低。当初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结果英国人率先撤退,造成缅甸的溃败。幸亏李广早做准备,远征军才没有沦落到如同历史上那般惨况。
而史迪威一直以他“想象中”的美军战斗力为标准要求华军。指挥失当,那是必然。最基本的知彼知己都做不到,这样的指挥官。就实在是太不称职了。中国以现在的经济实力,根本不可能打造出百万精兵。即使是现在国内的主力部队,实际上也只是轻武器不缺,重武器严重短缺。
要是仅仅军事观点分歧的话,华军将领也可以通过演习或者说服的方式劝诫。但是,这一点却根本做不到。
美国援助的物资,有一个极大弊端。在印度实际上并没有分的很清楚,到底是给华军的,还是给英军的。
于是,本来没有绝对权力分配物资的史迪威争得了美国陆军大佬马歇尔的同意,(他是将领)就有了操作余地,完全掌握了对华物资的分配资格。从而以此为要挟,强令华军听他的指挥。
史迪威的刚愎自用极其严重,虽说依靠驼峰航线,不可能运输重武器。但是轻武器,比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