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79 炮灰部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79 炮灰部队 (第2/3页)

添堵。从而防止海唐国在战后成为锡兰的宗主国,引起某些不可预料的纠纷。

    海唐国也随之作出了政策调整,在袁总理的指导下,海唐国组织了一帮子锡兰人,签订了一个合约。这个合约对锡兰的未来作出了约定,给予锡兰战后du li的地位。

    虽然锡兰人也开始组织军队,但是无论物资弹药都是海抗军提供的,而且和ri军的主要战斗依靠的还是海抗军。海抗军打生打死,为锡兰人做一桌丰盛的宴席,绝对不符合袁总理的本意,也不符合海唐国的利益。

    因此这个条约中,袁总理埋下了一个伏笔。其中一条明确说明,这一条简直是凛然大义,光辉如天使---海唐国会全力支持锡兰各族人民反侵略的战争,而且在战后也将不谋求对锡兰的统治。锡兰各族也要表达一下对海唐国的善意,海唐人拥有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生活的权力,未来du li的锡兰zhèng fu将不得“歧视”海唐人。歧视,看,这个词用的多好,多么低调。海唐国有强大的军队,锡兰人敢歧视吗?

    海唐人将会以平等的姿态和锡兰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为了确保海唐人的利益,在议会中海唐人将会拥有五分之一的席位。

    除此之外,这个条约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一个字提到英国。本来在历史上,锡兰du li之后是英联邦国家中的一员,现在有了这样的变化,锡兰的未来已经有了更多的不确定。

    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海唐国其实也没有吃亏。海抗军为锡兰各族组织的部队提供了几万条二手步枪和大量的物资弹药,换来的是数万名婚龄少女和大批的黄金宝石。

    玩国际政治,海唐国还有些手腕幼稚,但是玩国内政治,袁总理和海唐国的一干外交人员都是高手。哪个外交官都读过三国演义,别看海唐只要求未来五分之一的议会议员名额,但是在锡兰的具体情况下,其作用完全可以左右锡兰未来的政局。

    要知道,锡兰主要有两个民族,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泰米尔族人数比例低,但是受教育程度和经济能力强,在未沦落到殖民地的时候,这个民族一直是统治民族。而僧伽罗族虽然人口素质差了点,但是人数占到了锡兰的七八成比例。这样的情形使得海唐国完全能够从中浑水摸鱼。

    当下,海抗军更加容易cāo作的是,锡兰这两个民族还分成几个大势力。这些势力的代表,个个野心勃勃,哪个都想在战后占据统治地位。因此,纷纷向海抗军示好,争先恐后的向海抗军送美女和黄金宝石。

    武器弹药都在海抗军手中,他们只能是求着海抗军,有了美女和黄金宝石,才有更多的武器配额,才能组建更多的军队,才能在战后有更大的话语权。锡兰人中间也是有着相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或许能看出海唐国的意图,但是海唐国完全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由不得锡兰人根本无力拒绝。

    李广有种预感,某一ri把ri军赶出锡兰,或者二战结束,锡兰怕是不会安静的,打内战几乎不可避免。值得一提的是,锡兰各族的势力代表中,有好几个后世闻名的人物,都是锡兰建国du li的jing英人才。不过对于历史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