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7 协防锡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7 协防锡兰 (第2/3页)

一共有十三万五千多人。而ri军山下奉文手下仅仅有三个师团三万五千人。要知道当初抗战爆发时,仅仅一个第五师团兵力就能达到三万。实际上,英军虽然面对ri军三个师团,其压力并不比当初华军对付一个ri军主力师团的压力大。

    双方兵力对比为三点八比一,而最终的战果却是英军全军覆没,十多万人成了俘虏。这样的战果,英军已经彻底丢掉了脸面。

    英国人可以找许多理由掩饰英军的无能,但是借口毕竟是借口,英国人已经被ri军打的彻底丢失了抵抗意志。对于这段历史,几乎是英国的忌讳,以至于战后几十年都不愿意提起。

    前些ri子,英军还妄图保住马来亚,保住新加坡,但是此刻的英军连保住缅甸和锡兰都缺乏信心。几位英国**将领主动到唐港,充分说明,英国在为难关头还是很会放**段的。

    锡兰无论对于海唐国还是英国都至关重要。锡兰是英国在海外最为重要的橡胶产地,锡兰的橡胶产量,比马来亚和新加坡还要多,失去了锡兰,英国将会失去一半的橡胶供应量。

    除此之外,锡兰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此处扼守印度洋的中心,锡兰岛对大英帝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控制了印度洋,控制了去往印度的通道,控制了去往中东波斯湾油田的船路,而且还是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橡胶产地。

    占领此处就可以控制印度洋,一旦被ri军占领,别说橡胶了,整个印度洋上英国的运输都会被切断。

    在守卫锡兰这个问题上,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有些问题还是相对容易协商的。但是有些问题就不那么好商量了,比如军队的指挥权。

    大英帝国的海战还可圈点,但是陆地作战的水平,李广可是一点点都信不过。海抗军的陆军如果被英国人指挥,后果难料。

    李广当即就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的。

    不过他表示,同意两军协同作战,共享情报。总指挥官可以是英国方面的雷顿将军,但是海抗军有着自主xing。

    会谈中,雷顿将军骄傲不减。

    英国人虽然在马来亚大败,但是雷顿仍然不认为ri军有能力攻占锡兰。

    在雷顿将军看来,既然ri军不会攻占锡兰,把海抗军纳入英军的指挥系统也不那么重要,于是双方就此达成协议。

    由英军的史密斯中校和海抗军的几名参谋成立一个联络小组,算是两军的协作的象征。

    但是亚历山大将军提出的问题,李广就有些迟疑了。

    亚历山大将军不是为了缅甸战局,而是即将上任的詹姆斯.萨默维尔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做说客,想把海抗军的海军纳入远东舰队的指挥。

    詹姆斯.萨默维尔现在还没有到锡兰,亚历山大就开始为其活动,显得也太着急了吧。

    不过李广也没有一口拒绝,他提出的办法是海抗军的战舰和英军战舰可以协同作战,但是应当分成两个舰队,相互呼应。

    简单的来说,双方是协作关系。不过这样的协作明显的不够牢靠,双方都是军人,都明白这种协作的危险xing。

    英军在锡兰的海军力量现在并没有多少战斗力。虽说英军保证会加派战舰,但李广连知道英军将会在这里投入多少兵力都不清楚,根本就不能答应。如果英国人要海抗军当炮灰,李广肯定是不干的。

    詹姆斯.萨默维尔海军上将在英国皇家海军中算是响当当的名将,但是李广只是知道他一些辉煌战绩,对这个人了解不多,根本不可能一口答应。

    亚历山大对此没有太多的太多的劝告,估计他也明白,仅仅凭空口白牙把一支海军交给英军指挥,有点奢望。

    李广此刻灵机一动,既然英国人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虽说其中合理成分颇多,海抗军也不能一点要求没有吧。

    于是李广提出要求出兵缅甸。表面上,李广的理由只是为了保证海抗军的空中运输通道的畅通,要求英军答应海抗军可以进驻位于缅甸的北部的密**,尤其是机场等设施要转移给海抗军。另外位于印度境内的英国机场也向海抗军的运输机战斗机开放。简单的来说,仍然是要求使用英军控制的空中运输通道。

    李广这个决定,做出来很是不容易。

    海抗军兵力虽然比以前强大的多,而且历史上ri军也没有占领锡兰。但是兵凶战危,谁知道因为李广的到来,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