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7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盘点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47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盘点 上 (第2/3页)

二架运输机,三级跳远般的运输人员,为了避开ri本鬼子的战机,起点是从河南的洛阳,然后西飞到陕西的汉中,然后再从汉中飞往成都,再然后从成都直飞昆明,最后由昆明直飞仰光。后来缅甸交通中断,又改成飞往印度。

    这条曲折的线路,从最初的每月运输三四千灾民,很快就发展到了每月运输一万两千灾民。

    后来航班增加,更是形成了著名的“灾民航班”。在几年之后,名声直追“驼峰航线”,成为抗战历史上的奇迹。

    灾民航班的成立,为海抗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也为海抗军和华军训练出一批又一批的飞行员。

    也是在十月份,海抗军向蒋委员长提供了五千吨的迫击炮炮弹和一千门各种型号的迫击炮,总价值超过一千三百万美金。使得国内华军,每个连都能分配至少一门迫击炮,极大的增强了华军的战斗力。蒋委员长龙颜大悦,顺便答应李广了一个请求--免掉河南一年的农税。要知道河南一年的粮食税收也不过八十万石,也就是几百万美金的数目。

    作为对国内抗战事业的支持,海抗军还在十月份另外捐助了五千吨的迫击炮炮弹。

    太平洋战争迫在眉睫,ri军对东南亚的攻势已经是箭在弦上,海抗军能抽出来两千多万美金的军火支持国内,已经是最大极限。

    进入十月份,海抗军的商业系统,都在拼命的储备物资,从食品到军火,原油加上汽油柴油,布匹药品。李广的指导原则很简单,榨干口袋里的每一分钱,不仅是海抗军系统自有的资金,还包括能借贷到的资金,把这些钱全部换成物资储备。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海抗军动用的不仅仅是自有的商船,还有鸟粪船,数十艘船只都在全力从南美收购粮食和其他物资。海抗军的几艘油轮更是ri夜不停的采购原油采购汽油,采购柴油。

    海抗军也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训练状态。海陆空三军不分昼夜的在强化训练。

    十一月,李广对海抗军全体做了一个盘点。

    陆军方面--由年初的几个营,扩充到了齐装满员的几个团。

    第一野战团。三个步兵营,共计九个连。一个火力营,一个辎重工兵营。兵力达到了五千人。

    第二山地团。三个步兵营,一个工兵辎重营。兵力四千人。

    第三丛林团。三个步兵营,一个工兵辎重营。兵力三千人。

    第四两栖团,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位于唐港的部分为一个三连制四十八艘登陆艇的一个du li两栖营,营长白白崇福。兵力八百。

    炮兵分成了两个营,一个是防御炮兵营,下辖三个连。一个是野战炮兵营,下辖五个连。两千人的编制。

    装甲营虽然还是只有一个营,但是编制已经相当庞大,足足两千人的编制,其中四个连是作战部队,四个连是辎重部队。变化比较大的是,这个营在年底前装备了石像岛自制的坦克十二辆。而原来的英制轻型坦克,除了转送给国内,只留下了二十四辆加以改装。

    陆军兵力合计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七千人。而且这一万七千人全部都是经过了九个月的训练,已经具备战斗力。在石像岛和锡兰还有总数超过六千的新兵也在ri夜不停的训练。

    空军方面,第一梯队有六十多名飞行时间超过八百小时的jing锐飞行员被划拨到了zi you龙号航空母舰。

    第二梯队也有六十多名飞行员,飞行时间超过了五百小时,暂时作为陆基航空兵。

    第三梯队还有六十名飞行员,飞行时间超过了三百小时,作为海抗军的轰炸机飞行员和水上侦察机飞行员。

    这两百名飞行员算是海抗军现有的中坚战斗力,算是主力部队。

    而任职于国内运输机商业飞行的飞行员大约也有五十人左右,石像岛正在训练的飞行员也在一百人上下。

    这一百五十人是海抗军空军的后备力量。

    海抗军空军的最大成就,在李广看来,不仅仅是这三百人左右的飞行员,而是总人数超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