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鱼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章 鱼雷 (第3/3页)

  既然此刻的郑学昌在海军军部只是一个小小的上尉,没有军舰可供他驰骋,那么还不如挖到自己手下,也好人尽其才。

    李广深感在乌拉圭办工业还算可以,但是要是建立一支海军,甚至是一个潜艇乘员小组都很困难。一艘潜艇怎么也得个三四十人,而李广到现在这些人都还没有影子呢。

    他虽然派了黄中华去福建马尾海军军校挖人,但是能不能有什么效果很难说。而他手下唯一的一个军人徐战现在已经回洛阳老家,准备拜祭一下父母的坟墓就上前线抗ri。

    李广此时算是一个光杆司令,手下并无一个军事人才。毕竟李广想要起步的方向是海军,属于技术密集型部队,非常需要技术型军官,而郑学昌正是一个英伦留学的海军军官,条件正合适。

    郑学昌毕业于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这家英国海军学校在中国可是大名鼎鼎,不少中国海军将领都是毕业于这家著名军校。但郑学昌刚刚毕业,并无实战经验,现在在海军军部只是个上尉军官。实际上郑学昌这样的资历如果在英国海军里最多是个少尉。

    徐战临走,李广送了他近千吨的肉罐头和压缩干粮以及一批药品,在浦口码头(下关码头对岸)租了个仓库储存起来,并仔细的嘱咐了一番,约定了联系方式。

    阿丽亚娜号随即就继续沿江而上,到江西的九江装钨矿砂。李广慢慢从郑学昌口中得知,押韵钨矿砂竟然是海军的一项专差,甚至有时候为了筹集军费还动用海军军舰运输钨矿砂到德国。

    其中有么有**,李广猜不出来。但是海军把这种生意做得很公开,至少说明海军的确急需资金。国家贫弱不仅购买军舰困难,连维持海军基本的训练都很困难。在郑学昌口中,军舰的主炮一年不实弹shè击一次很正常。国家拨付给海军的经费也就是维持个吃饭财政,军舰主炮炮弹一颗就是上百美金,实在是消耗不起。

    李广慨叹,装备本来就比ri军差的远,再加上缺乏训练,海军如何才能和ri军对抗。国弱的悲哀,军人的悲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