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艰难的研发 (第2/3页)
极大的困难。为了能够顺利制造出合用的铅酸蓄电池,李广不得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攻关。
厂房不得不一再扩建,等到了五月底,生产出第一块蓄电池的时候,造船厂竟然建筑面积扩大一倍。整整多出十二个车间,等于是十二个分厂。分别生产不同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在现代社会,严密的社会分工之下,生产铅酸蓄电池说白了就是组装。而现在李广除了几个标准件可以从外面购买,九成的组件都是自己生产,造出的电池成本高昂的叫一个现代人简直不可想象。并不算高端的铅酸蓄电池竟然造价达到了近五百美元一吨。
仅仅这十二个车间,所采用的技术大小至少三十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都算是创举。经过这一次研发,李广是真正的认识到了时代的差距,往往是他根本就没有放到眼睛里的一项技术在这个时代竟然是难点。
李广甚至判断,如果自己的工厂十二个主要环节只要不全部泄密,别的国家即使拿到电池样品恐怕也是难以仿造出来的。从李广在乌拉圭所留居的几个月时间里,这里的人对于这种工业好像不是那么感兴趣,这些欧洲移民好像对食品工业等轻工业有着更高的兴趣。甚至对于造船这样可以作为支柱的工业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或许是这里的物产太丰富,这些人根本不必要通过艰苦的脑力劳动赚钱,只是把农产品运到世界各地就足够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了。不过乌拉圭究竟有大学,技术学校,李广招收技术工人还不算困难。
话虽如此,李广也有意识的对各个工段采取了一些保密措施,比如不同车间的工人不允许串岗,而他招收的几个华人技术员也被分开各管一段工艺。
时间到了五月底,造船厂已经拥有了六十五名员工。但是电池产量也仅仅能达到每天不足半吨的程度,而鱼雷在李广放弃了大幅改进之后进度倒是很快。(外壳采用了铝合金。)
在这个过程中,李广认识到拉莫的一二十年研究真的很厉害。前些ri子李广看到拉莫的成果的时候,还认为不够先进。但是当他真正的开始加工这些零件,才发现拉莫几乎是在现有条件技术下已经做到了极致。难怪拉莫竟然如此有信心,只要发生战争他的产品就能大卖。他肯廉价出售自己的产业,并不是愚蠢和不会做生意,而是对自己产品的信心。李广只是看惯了现代的工业产品堪称jing美的外观,觉得鱼雷的零件太过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