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童向学 (第3/3页)
岁都不到,颜思强自然不能再继续考了。好在他是个秀才,而且这些年参加科举考试对考题熟悉,开个私塾养活自己和女儿肯定没有问题。打听完了之后就在附近小菜馆里随便吃了一顿就回了小院。
在小院的书房里,张寻的思绪又飞到了前世华夏。颜思强的遭遇让张寻想起了当年初中语文课本上非常有名的一篇课文《范进中举》。张寻甚至在想如果这颜思强颜夫子他老婆没跟别人跑,估计这颜夫子继续考下去考到现在真的中了举人恐怕也会疯掉吧!好像还有一篇文章,张寻想了下,想起来了,近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名作《孔乙己》。张寻觉得这颜夫子的人生境遇比那鲁迅笔下极尽讽刺的人物孔乙己也好不了多少。
第二天一早,张寻带着四美来到了怡心书屋门口。张寻敲了几下门,门开了。见是一位八九岁的小童,张寻知道这是那颜夫子的学生。张寻拿出拜贴,交给那小童,说道:“小朋友麻烦你把这个帮我交给颜夫子。”那小童应了声是把门关上去找颜夫子了。
张寻和四美没等一会,大门再次打开。这次当然是颜夫子开的门,不过颜夫子面上有些为难,张寻一想就知道是这颜夫子不好称呼自己。张寻就说道:“你叫我张兄,我叫你颜兄。这样就行了!颜兄不请我进去坐吗?”颜夫子这才说道:“张兄,还有四位夫人请入寒舍一叙。”颜夫子引着张寻和四美来到内院大厅坐下后就向张寻问道:“张兄,不知你来我这是?”张寻答道:“颜兄,你应该也听说过我的事了,我和四位夫人还有四个孩子想畅游天下名山大川,离开鲁国自然就来了最近的齐国。这泰山天下闻名,自然就是我一家来到齐国的第一个去的地方。不知颜兄可还记得韩小童那孩子?”颜夫子说道:“张兄,韩小童我自然记得,不过他是怎么和你说的?”张寻说道:“那韩小童是和我孩子说起此事的,我想应该是实话实说。具体我就不多说了,和贵千金颜如玉有关。不瞒颜兄,那韩小童自从离开你这怡心书屋,就厌学了。每天放牛,再没看过书。我见到韩小童那样子实在于心不忍,就作了首《劝学诗》让我两个儿子送给他。他才从新向学。不过“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颜兄当能明白我的意思。”颜夫子正欲答话,侧门推开,一个两眼含泪的小女孩走了进来。张寻知道这就是颜如玉了,不过颜夫子没说话,他也不好问这颜如玉。颜夫子这时开口说道:“张兄,可知道那日我为什么去那桃花树下?那天是小女如玉的生日。如玉她娘早上生的如玉,晚上抱着如玉站在那桃花树下。第二年我有感而发,作了首《桃花人面》。“去年曾经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你该知道我为何说出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了吧!”说完长叹了一口气然后对颜如玉说道:“你和张叔一起去看看那韩小童吧!爹不管了。他要愿意回来你就领着他回来。”
张寻和四美一起带着颜如玉去了南村,韩小童和颜如玉一见面就相拥而泣。最后张寻拿出一套古本《四书五经》给了韩小童,并约定第七年的春分之日在鲁国莱芜西城门相见。张寻就带上家人再次踏上征程离开了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