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一章 沉寂十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二十一章 沉寂十年 (第3/3页)

四女解说。(张寻知道一切都是他的命,没有谁挖坑让他跳,只是他就是那应劫之人罢了!故而重新称醉道人为师父。)

    这十年里,文庙对朝廷的约束力越来越弱,七国君主开始逐渐竖立自己的权威。翰林院也不再是各国文人的向往之地,随着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儒相继去世,翰林院逐渐沦为王公贵族的傀儡,成为其愚弄百姓控制舆论的工具。尤其是秦国,被文道压抑太久了,在最后一位大儒去世后直接就开始焚书坑儒,一夜之间,上十万卷书籍被毁,四百多名儒家学士被活埋。这一切的发展张寻十年之前夜观天象,看到紫微星现,就知道了。也是那时,张寻才明白兴文道不是頻频作出绝世之作,而是要保存文道“种子”。既然紫微星现,那就必然要出现帝王,这是天数,人力不可扭转。而帝王,尤其是开国帝王不可能容忍文庙这样特殊势力的存在。

    张寻要保留文道“种子”,首先就要把自己名传天下的名声去掉,只有默默无闻,只有不被人关注,他才能有时间,有精力去寻找这些“种子”。张寻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中点,自己得到醉道人的传承还有前世华夏文明的记忆都要找到“种子”让他们去继承去发扬才有意义。这“种子”在文昌大陆有七位,每个国家各一位。张寻知道到现在他只遇到一位,就是他给取名的杜闻礼(连中三元即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取得。张寻仅仅只是给了他一套醉道人留下的古本四书五经。)。

    张寻想起悟法禅师对他说过的话“三十年后,蓬莱仙岛再见。”,那个时候他不明白,直到那一夜紫微星现,张寻写下十二个字“秦皇登基之日,即离文昌之时。”十三年过去,还有十七年。看似时间不短,但“种子”不是那么好找的,更何况秦要吞并六国,自然要发动战争,而这个时间,是七年后。也就是说张寻要在七年时间内寻找到“种子”,再在战争开始之前找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用十年时间将传承交给“种子”。对,是交不是教,模仿借鉴最多只能成为大师,只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独特的见解,开一脉之先河,才能成为宗师。

    张寻独自一人去了都城曲阜进宫向鲁王递交了辞呈,鲁王见张寻这十年来如此消沉,自然大笔一圈同意了。张寻辞官之后,再次回到淄博,带上四女四个孩子一家九口先去了沂蒙山水景区游玩了半个月然后来到莱芜外城去了何府在何府陪岳父岳母待了半个月。

    张寻当然要开始寻找另外六国的“种子”了,但去他国之前,还要放一个烟雾弹,就是让外界认为自己爱上旅游了,新的志向就是游遍天下山水。不是有一个成语叫“玩物丧志”吗,张寻就从他亲手促成的沂蒙山水景区开始。张寻又开始写文章了,只不过是游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