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二章 口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二章 口实 (第3/3页)

秀实与他相视一笑:“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法子了,中丞与后营先走,左右李相国要的是战果,我等在此接应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了,什么时候再退兵。”

    这倒是个稳妥的法子,杨和二人都是松了一口气,有了大军主力,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故,终归有法子可想,否则,就凭两人加一块儿的四千来人,还真有些不好说。

    毕竟,象雄人的都城里,有着几十万人口,万一发了疯,集结个数万人还是很有可能的。

    “如此甚好,先让这里百姓撤往勃律,贞一你同后营先行,我同牙兵再多待几日,到时候,咱们在归仁军会面。”封常清点点头,显然这是计议已定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到来。

    “谨遵中丞之令,属下今日就动身,免得那位相府中人,等得不耐烦了。”

    李栖筠自然没有二话,旁人却知道封常海还是想等一等前方的结果,不然心里不塌实,真上了京城,也不好说话。

    第二日一早,李栖筠就同后营的工匠、傔人上了路,与他们同行的,是扶老携幼的本地百姓,无论他们情不情愿,唐人的话是不容更改的,这些人只有一个选择。

    几乎在他们离去的同一时刻,咄骨利跌跌撞撞地赶到了巴扎多城下,他只比马璘晚了一天,同样是连夜赶路。

    他的到来,让封常清等人大喜过望,犹其是听到了刘稷的消息,只是没想到,他居然深入敌境那么远,已经到达了吐蕃人的背后。

    好在事情办得很顺利,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还留给了他们一个进兵的口实,那就是。

    吐蕃人杀害了大唐的使者。

    这个结果让封常清再一次犹豫了,因为无论朝廷想要与吐蕃人达成何种协议,都饶不过一件事去,讨回公道。

    可是段秀实的判断同样在理,一旦别处退了兵,吐蕃人的压力就会全数转到安西唐军的身上,只凭这点子人马,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的。

    怎么办?面对咄骨利等人期盼的目光,他不得不面临更加困难的选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