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东都 (第2/3页)
“适之兄一定是在笑我这个妹妹,两年不见了,也没什么长进,全然不比两都的世家姑娘们。”萧奂一边随着桓适之往别院内走,一边说道。
“世子过谦了,清河妹妹的率性旷达、不拘俗规才是真让人羡慕。家弟逸之就常说,天下最是难得的,便是这不拘范式、不泥凡俗的勇气和傲骨,”桓适之笑道,“可惜家弟现下不在洛阳,不然,与清河妹妹定然是志趣相投。”
桓逸之,不就是小时候在芪兰王宫夜宴上,太子夸赞,说足以与林析并称的那位吗?
林析……
萧因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适之哥哥,这洛阳可有能修琴的人?”说着,从采蘋手中将包着的焦尾琴的锦缎接过,打开来。
桓适之看后,不禁皱眉:“这焦尾琴普天之下,恐怕非得是傅老先生的巧技不可,可是傅老先生隐居柴郡,怎样也得四五日的来回。清河妹妹在洛阳不过两三日的停留,恐怕是来不及遣人去修了。”
如此,只好日后再做计较了。萧因默默。
“妹妹宽心,总有机会找傅老先生的,”萧奂安慰道,“如今难得来洛阳,倒是要好好玩赏一番才不辜负。”
这倒是说到萧因小姑娘脾性的心上了。
在桓家虽然不过是借宿两三日,萧因却觉得很是惬意自在。
不完全是为着洛阳繁华。而是有一种久违的轻松自由。
自打从芷城出发,陆詹事和邓曜便恨不能时时刻刻萦绕在周遭。
那日在烟波湖边,她一时怒气难遏,当众折辱邓曜。事后心里实在很有些愧意,倒是冲淡了之前对邓曜的烦恶。可饶是这样,她仍对这些太子府家臣很没有好感:他们仿佛时时刻刻如临大敌,但又事事要端着、奉着东宫的高傲派头,纵使很简单的事情,也要弄得烦冗了不可。
尤其是邓曜。他倒是尽心,恨不能时时刻刻地盯着萧奂与萧因的车辇。
清平世界,又是大周堂堂太子要接的人,还能跑了不成。萧因总是心下嘀咕。
这两日却很好,陆詹事不知道在忙什么事务,就连邓曜也不再成日在她眼前晃,只是派了一个瘦小机敏的黑甲卫跟着。
更高兴的是,傍晚得以同哥哥他们出去玩。
“好一个风流富庶的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