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结局(三)兵临城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大结局(三)兵临城下 (第2/3页)

至少能有三千两的出息。这些产业和出息我一文不要,全给他们。若按嫡庶分产业,我能分到一半,这就等于给了他们五间铺子庄子,比他们想要的还多一间。

    另外,产业要回来之后,我找人替他们经营,每年能多赚两千两银子,五年就能挣回一万两。五年之后,四弟再娶亲,七妹再嫁人,都不晚,这些钱足以把他们的婚事办得风光体面。何况这些产业十年、二十年乃至他们老死都属于他们的后人。七妹妹是聪明人,她一定能算得明白哪个更合适,也知道谁靠得住。”

    “姐姐放心,我虽然不懂经营,也一定能把话带到。”

    “还有,你告诉四弟,父亲母亲明年春上就要回京,他们的亲事应由父母做主张罗,我充其量是帮忙。最好劝劝七妹妹别肖想谨亲王府,皇族高门的日子没普通人家踏实。自己有银钱产业,找一个厚道可靠的男人过富足日子最太平。”

    “我记住了,姐姐,我明天就跟四弟说。”

    门口传来一声叹息,看到是林氏站在门口,已泪流满面,沈荣华摇摇头,什么也没说。林氏不精明,也不傻,若当时她能左右自己的婚姻,也不会嫁到沈家。

    晨哥儿知道林氏想起伤心事,上前劝慰,正好勇儿醒了,他们又一起去看了。

    安静下来,沈荣华拿来纸笔,把近期要做的、该做的事一一列明,又和衣躺在大炕上静静思索。沈荣瑜手里那封密信能有多大价值,他们兄妹知道的秘事能对她有什么好处,她暂时不敢估量。又要跟沈家人斗智斗勇了,她感觉很兴奋。

    第二天,沈荣华还没起床,沐川槿和端宁公主就来看她了。

    沐川槿回了一趟漠北,虽然没救出她的父亲兄长,甚至连一面都没见到,但她收获不小。她找到白魅影,请求和解原谅,白魅影是长辈,恨她的生母,却明言不会跟她计较,还欢迎她到北平王朝置业经营。她跟白泷玛硬着头皮说开了他们兄妹之间的不伦之事,表明自己不计较,白泷玛没说什么,但尴尬在所难免。

    端宁公主还是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情,精神也不太好,想一心礼佛,又敬不下心。林楠拒绝了盛月皇朝的和亲美意,她松了一口气,可白魅影在漠北建国称帝又对她是一个打击。她认为林楠与白魅影相配,把白魅影想成她最强大的情敌了。

    她是性子倔强且认一的人,不听别人的劝告,只沉沦在自己的心思中。仁和帝现在焦头烂额,吴太后忙于后宫争斗,她这两个最亲的人都对她置之不理。因为林楠,她跟沈荣华之间的交结也在减少,只是跟沐川槿还能说心里话。

    “我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要跟你说。”端宁公主瞄了沐川槿一眼。

    沐川槿摇摇头,无奈长叹一声,转身出去,表明自己回避这件事。

    “为什么让沐公主回避?”

    “关于她的事,不好意思呗。”

    沈荣华很纳闷,忙问:“什么事?”

    “昨天我去了谨亲王府,谨亲王妃跟我说她看沐公主不错。萧彤下个月就出孝了,也到了娶亲的年纪,她想把沐公主说给萧彤,让我先递个话儿。”

    “沐公主不愿意?”

    “要是我,我也不愿意。”端宁公主轻哼冷笑,“萧彤模样、才学、品性都不错,只是被裕郡王的先王妃做下的糊涂事影响了名声,世子之位肯定没戏了。他在西山守完三年孝,外面的天早就变了,想在做出一番事业会很难。”

    谨亲王妃看上沐川槿很正常,沈荣华也觉得沐川槿很不错,可要把她说给萧彤确实不合适。沐川槿是和亲公主,原定要嫁给六皇子做正妃,因北越亡国,朝廷就悔了婚。萧彤也是皇族中人,沐川槿若退而求其次嫁给他,好说不好听。

    “婚姻之事不是单纯的配与不配,他们自己觉得合适才最重要。如果沐公主不愿意,谁也不能勉强她,你就和谨亲王妃实话实说,她不会责难你。”

    端宁公主点点头,沉默了半晌,说:“你舅舅可能要来京城。”

    “我没接到消息,他因何事而来?”

    “南安国要买下与多罗国之间隶属于盛月皇朝的六座岛屿他为谈这件事而来。在国书上,他说得很明白,朝廷如果卖,就请开价,若不卖,南安国原来供给给盛月皇朝的钱粮就要连本带利偿还。六座岛屿是盛月皇朝的领土,他也知道盛月皇朝处于危急关头,却挑这个时候来逼迫,令朝堂上下很气愤。以前我觉得林楠是一个儒雅斯文的谦谦君子,现在看他是一个趁人之危的真小人。”

    沈荣华冷哼道:“我和你是好朋友,即便两人之间有些不得已的误会,毕竟也相交一场。如果你杀了我父亲,隐瞒了这么多年,我知道了真相,你认为我该怎么做?现在,他想出钱买那六座岛屿,其实就是想与皇上把许多事情谈开。若他直接霸占了,朝廷敢跟开战吗?有实力开战吗?那六座岛屿是盛月皇朝的领土,漠北和塞北那几千里的土地、几十座城池郡镇就不是盛月皇朝的领土吗?”

    端宁公主的想法说法与皇上及某些不明事理、别有用心的王公勋贵、文武官员一样。在他们看来,南安国既然和盛月皇朝建交,林楠就是他们的朋友,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就要无条件帮助他们。哪怕有一点条件、或是说错一句话、做错一点事令他们不满,那么林楠就是趁火打劫,就是小人行径。

    而北狄国没有同盛月皇朝建交,狄武赫就不是他们的朋友。他率几十万铁骑抢夺盛月皇朝的国土城池,屠杀民众,抢夺财物、淫暴妇女等等。他们敢怒不敢言,认为这都是敌人会做的事,理所当然,逼到无路可退,就嚷嚷着屈辱议和。

    这种人惧怕的是敌人,不以屈服为耻,践踏的是朋友,以友情要挟为荣。

    沈荣华冷笑道:“现在朝堂上一定有好多人非议我舅舅,认为他不顾友情道义,做出小人之事。早知今日,当初还不如不给朝廷提供钱粮呢,真是好人难做。”

    好人就要永远好下去,一言不慎,就会被讽刺谩骂。杀人放火的强盗早已吓破了那些人的胆,只要他偶尔露出笑脸,就会被认为是无限的仁慈。

    “你是不是认为你舅舅很厚道?所作所为值得称赞?是正人君子呀?”端宁公主面露不悦,因与林楠的事,她徒增了许多麻烦,对林楠爱恨交织。

    “若换成白岛主,她会直接占领了那六座岛屿,反正朝廷也鞭长莫及。朝廷在塞北失去了那么多土地,皇上看似并不在乎,为什么非揪着这六座岛屿不放?”

    “我不想跟你说话了,没意思。”端宁公主起身便走了。

    沈荣华微微摇头,她理解端宁公主此时的心情,不会计较。她希望端宁公主只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而不是真的被那些人同化,毕竟她把端宁公主当朋友。

    “出什么事了?”沐川槿进来,悄悄指了指门外。

    “口舌之争。”沈荣华把她和端宁公主的争端和沐川槿说了一遍。

    沐川槿拍了拍沈荣华的肩膀,以示安慰,“她现在心情很糟糕,有些事情确实让她很难受。想静心静不下来,总会跟自己最好的朋友泄,谁都一样。”

    沈荣华点头轻叹,又问:“你认为我舅舅是什么样的人?”

    “真小人。”

    “那狄武赫算什么人?”

    “他不是人,是豺狼虎豹,真小人是人,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有些人不把人当人看,分不清好人与坏人,却对豺狼虎豹格外敬畏。”

    沐川槿轻声长叹,“奴性,不改正,国必亡,我父皇曾经就是这样的人。”

    “替我劝劝端宁公主,我现在说话她听不进去,她也只有你这个朋友了。”

    送走沐川槿和端宁公主,沈荣华就去找水姨娘了,顺便看看初霜。

    水姨娘得知林氏回来,还找到了终身依靠之人,又有了儿子,很高兴,也很羡慕。她不会再有孩子,但她对林氏已说不上恨,过了这些年,恩怨也淡了。她不让沈荣华再叫她娘,怕林氏不高兴,而沈荣华却坚持叫一声娘,便是一世娘。

    林楠确实要来京城,代表南安国与盛月皇朝谈判只是原因之一,之二是他想跟仁和帝了结恩怨。南安国的臣子都不让他来,怕有危险,他却毫不在乎。

    若仁和帝敢用一些阴暗手段谋害林楠,盛月皇朝的百年基业也该坍塌了。

    沈荣华跟水姨娘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时近正午,6幽回来了,才打断两个人。6幽脸色很不好,见到沈荣华,才勉强挤出几丝笑容。

    “6叔叔,你遇到烦心事了?”

    “他……”

    “我自己说。”6幽打断水姨娘的话,很郑重地对沈荣华说:“我要和成骏一起去北疆战场,她不让我去,天天给我讲一堆理由,烦都烦死了。”

    “6叔叔,你真不如成骏聪明,只要你想,总能做到,路在你脚下,你……”

    水姨娘怕沈荣华把6幽教坏了,赶紧推了她一把,不理会6幽,催着她一起去找初霜。6幽受到鼓舞,脸庞的暗淡很快消逝,眸子也有了跃动的光彩。

    6幽确实被沈荣华教坏了,他当晚就偷偷去了北疆,气得水姨娘跳脚怒。

    初霜正收拾行李,准备明天殿试一结束,不管成绩怎么样,都马上回西南省去。因为怕仁和帝强塞一个公主进来,方逸都想放弃殿试了。初霜要照顾方逸的情绪,劝慰他宽心,自己却独自承担诸多忧虑,这些天憔悴了很多。

    前世,初霜嫁给了神威将军,凭自己的精明纯善被封一品端仪夫人。若这一世初霜无所成,沈荣华会很愧疚,因为是她误了初霜,确切地说因为她的重生。

    水姨娘皱眉道:“端淑公主为什么非要从这一届的殿试前三甲中挑驸马?”

    “说是从殿试前三甲里挑,其实她看中了方逸。”初霜直言不讳。

    沈荣华轻哼冷笑,“她知道初霜是我的朋友,也知道初霜是方逸的妻子,她看中方逸,就是想折腾初霜,说明了就是挑衅我。杜昶和叶磊都是五皇子一派的人,不需要她下嫁笼络。杜昶和叶磊都是有心计的人,他们两人已联手,也想除掉方逸这个竞争对手。而方逸和二皇子走得近,这也是他们趁二皇子在西南出的阴招。若方逸拒婚,就是欺君之罪,他不向二皇子求援,二皇子也会被牵连。”

    “真是够狠毒,这些人处处充满算计。”

    初霜哽咽哀叹,“姑娘,我……”

    沈荣华揽住初霜的肩膀,轻声安慰,“放心,我会帮你,不会让他们得逞。”

    水姨娘感念沈荣华的热心,问:“你想怎么做?需要我帮忙吗?”

    “我想先吃饭,边吃边说,还有半天的时间,我们再商量对策不迟。现在主要是稳定方逸的情绪,别因为怕公主下嫁,就不想参加殿试,或故意考不好。”

    沈荣华和初霜及水姨娘说了很多话,也商量好了对策,但不能主动出击。日影西移,沈荣华才坐上回蒲园的马车,路上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四皇子因劝仁和帝把那六座岛屿划给南安国,稳住林楠,拿到用以支撑北疆战事的钱粮而遭到了五皇子一派强势攻击。仁和帝震怒,大骂四皇子等人有不轨之心,下旨消去四皇子的王爵,将他和家人囚禁到西山寺,连顾皇后都被禁足了。

    在前朝,有沈阁老布下的人脉网,五皇子一派势力庞大。在后宫,沈贤妃为了利益和靳莲勾结成奸,又和吴太后结盟,孤立了顾皇后。四皇子败了,顾皇后所出的七皇子从小娇生惯养,根本扶不起来,他们这一派被打败了。

    三皇子是散漫之人,也不被仁和帝看重,他就上书称病,带妻妾子女到城外的庄子养病去了。六皇子是有名的书呆子,被他的母妃鼓动,也归到了五皇子一派。八皇子只有十二岁,以下的皇子年纪更小,就更不成事了。

    现在,朝堂已唯五皇子独尊了。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洪涛回京了,只带着百余名亲兵。三军统帅擅自离营,无诏回京,只为告状,他要告的人第一个就是连成骏。

    明天是殿试的日子,洪涛回来告状了,四皇子被贬了,热闹一重接一重。

    沈荣华的马车刚进到蒲园,就被匆匆赶来的蛇影拦住了。蛇影刚从第一道隐秘防线的现场回来,奉连成骏之命来给沈荣华送信。沈荣华接过厚厚的信封,心情非常沉重,也很激动。她打开信封,看到里面除了一封向她报平安的信,还有四封信用石蜡封口,分别是给谨亲王、裕郡王、俞阁老和顺天府张府尹的。

    “跟我去送信。”沈荣华让蛇影代替车夫,先送到去了谨亲王府。

    明天很关键,这几封信必须尽快送出,还要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去送信并不是把信送出去了事,还要让蛇影跟他们说明战场上的情况。信送得很顺利,耗时也不短,等他们再回到蒲园,已是亥时初刻了,沈荣华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她让蛇影跟他一起吃饭,顺便问问战场上的情况。一顿饭吃完,她想详细了解了北边的现状,心情更加沉重,但没被事态困扰,反而斗志欲加昂扬了。

    吃完饭,她回到卧房,想休息一会儿,晨哥儿就来找她了。

    “姐姐,今天四哥来上课,我把昨天姐姐跟我说的话都讲给他听了。他下学就回了那边,下午上课把七妹妹和他四个表兄妹都带过来了,他们要见姐姐。呆了一个多时辰,见姐姐一直没回来,七妹妹跟我说了一会儿话,就回去了。”

    “说了什么?”

    “七妹妹说她相信姐姐,听姐姐的话,明天就把密信给姐姐,条件是让姐姐先给她一千两银子,给她一座小院子,能住下几个人就行。”

    “给她,明天让他们过来。”

    晨哥儿怔了一下,说:“姐姐没看到密信,就答应给他们银子和宅子,不怕被七妹妹骗吗?以前没觉得,现在看七妹妹浑身都是心眼儿,我都怵她了。”

    沈荣华轻叹一声,说:“万姨娘死了,沈荣瑶死了,父亲是个不管事的,又远在西南。一向疼爱他们的老太太现在天天打骂他们,那座大宅子里,除了真月乡君,没人把他们当人看了。他们要是再不长大,就废了,死都死得低贱卑微。”

    就象前世的她,活着凄凉无助,死也卑微至极。剩下一具臭皮囊,扔到乱葬岗都怕浪费人力和地方,做花肥多好,不能白让她吃饭,还让她滋养了花木。

    “唉!别说跟姐姐比,就是跟七妹妹、四哥、五哥和八弟比,我都是没心没肺的人。”晨哥儿还象小时候一样扯着沈荣华的衣袖,脸上流露出自嘲的笑容。

    沈荣华拍了拍晨哥儿的肩膀,笑着说:“命,没心没肺的人命都好。”

    送走晨哥儿,沈荣华泡了一个热水澡,舒舒服服躺到大床上,准备睡觉。她身体疲累绵软,心里装着许多事,越想越精神,直到夜深,才迷糊睡去。

    天刚蒙蒙泛亮,就有人来砸蒲园的大门,是端宁公主派来的。来人说昨天洪涛回来,就进宫见驾了,他参了萧冶一本,说了连成骏许多坏话,气得仁和帝暴跳如雷。亥时初刻,仁和帝又宣五皇子及其一派的几位要员进宫,密议了一个晚上,商议的内容对连成骏很不利,端宁公主让沈荣华早做准备。

    “禀芳华县主,后天是莲妃的生日,因前方战事,莲妃婉拒了皇上要给她做寿的美意。但得知这一消息,争相送礼的人很多,公主问你是不是要给她送礼?”

    “我再想想,晚些时候答复你们公主。”

    送走端宁公主派来的人,沈荣华想睡回笼觉,她躺在床上,却无睡意。她思虑了一会儿,就起床收拾,让人把蛇影叫到书房。她给连成骏写了一封信,又跟蛇影讲了京城的情况,说了自己的计划,让蛇影立即动身,给连成骏送信传话。

    她在书房里挪步,主要想靳莲的事。这些日子,连成骏在宫中的暗线也有不少关于靳莲的消息送出来,沈荣华仔细筛选,有价值的消息并不多。

    端阳郡主偶然看到靳莲的画像,说靳莲长得象连成骏的生母。沈荣华仔细回想靳莲的相貌神态,确实觉得她跟白魅影、连成骏容貌神态真有几分相似。

    这绝非偶然。或许这是一张大网,早已拉开了,正向他们伸出魔爪。

    沈荣华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除了水姨娘,连成骏都不知道。她需要水姨娘帮忙,借助燕氏一族的势力和南安国的暗线来查靳莲的身世,总会有新现。

    她寻思片刻,拿起笔,又给靳莲画了一副画像。随后,她又画了白魅影和连成骏,又按她想像中的相貌神态画出了连成骏的生母。几副画像着色完毕,她又在白魅影、连成骏及其生母的画像上写了他们的名字,把他们简单的身世经历也写在了画像上。唯独靳莲那张画像上只有“莲妃”二字,其它都空着。

    “回姑娘,七姑娘来了,要见你。”

    “她这么早?我好像还没吃早饭呢。”

    “早?都巳时正刻了,姑娘终于想起自己还没吃早饭了,奴婢还以为姑娘与画中人一样不食人间烟火了呢。”雁鸣赶紧吩咐人去给沈荣华拿早饭。

    沈荣华伸了个懒腰,吩咐道:“雁鸣,你去拿一千两银子,二十两一锭,要足银。你再让管事到铺子找一个最好的装裱将,让他带工具过来,我要裱画。还有,你让小丫头把七姑娘带到我院子里的花厅,等我吃完早饭,跟她说话。”

    “是,姑娘。”

    把这几幅人物画当成给靳莲过寿的礼物送进宫去,靳莲看到之后,肯定会有反映。即使靳莲全身上下都是阴谋,或者她只是别人手里的一把刀,但她对自己的身世不会无动于衷。根据她的反映,仔细查探,肯定能收获一些有价值的消息。

    吃完早饭,她让丫头端着银子跟她一起回了院子,要跟那浑身都是心眼儿的沈荣瑜密谈一番。沈荣瑜心眼儿再多她也不怕,因为她无害人之心,而是各取所需。若沈荣瑜能为她所用且有用,她花点银子、费些心思都不算什么。

    出乎她的意料,沈荣瑜给她的密信价值太大,大到都令她惶恐不安了。

    这封密信是沈贤妃写给万姨娘的,信的内容是关于科考的,写信的日期是四年前的七月,那时候沈阁老还在世。沈贤妃在信里让万姨娘替她做一件事,具体是什么事,上面没写,万姨娘一定知道。若这件事做成,沈贤妃保证万姨娘的弟弟万永玮高中,就算进不了前三甲,也能金榜提名,再给万永玮谋一份肥差。

    万永玮到死连个秀才都没混上,这样的人沈贤妃就敢保他金榜提名,口气也太大了。大概是怕万姨娘不信,而沈贤妃又急需万姨娘帮她,她就把如何操作这件事写得很清楚,还提出了四个官员的名字,声明他们都是沈阁老的心腹故交。

    这四名官员沈荣华只认识一个,其他三个只是听说名字。她认识的那位就是几年前被她靠御状扳倒的朱阁老,另外三位分别是礼部尚书周大人,华南省总督郑大人,还有国子监祭酒陈大人。除了陈大人,其他两个都位极人臣,他们都是沈阁老提拔的。明面上,他们都以纯臣自居,其实都是五皇子一派的中坚力量。

    科考是普通学子晋身的阶梯,十年寒窗,只要高中,就能改变命运,光宗耀祖。就因为关系到诸多学子的利益,科考舞弊是学子们最痛恨的事,一经现必严查。考场作弊还不如买官鬻爵来得磊落,也一向被卫道士所不容。

    “七妹妹,我想问你几件事。”

    沈荣瑜看了看那一堆白晃晃的银锭,点头道:“只要我知道,就不隐瞒。”

    沈荣华笑了笑,问:“你为什么要一千两银子?”

    “我……”沈荣瑜以为沈荣华会问那封密信的事,没想到沈荣华问的是她个人的事,“我的四表兄妹被大哥哥,不,是沈谦昊逼着签了卖身契,他说他们既然要靠沈家养活,不如卖身不奴。签卖身契时一文银子也没给,我找他要卖身契,他却说让我替他们赎身,要八百两银子。府里没了我和四哥的月银,多余的二百两,我们也要花用。现在府里是四太太当家,她心最黑,往死里治我们。我还想跟二姐姐借一座小宅子,为他们赎身之后,就让他们搬过去,自己过日子。”

    沈荣华点点头,又问:“我让晨哥儿带给我的话,你都仔细想了没有?”

    沈荣瑜比晨哥儿小几个月,还不满十二岁,没了万姨娘和沈荣瑶,她就成了他们这些人的当家人。即使是赶鸭子上架,也说明她有威信和能力,将来也是个能成事的。她心机很深,也有手段,受点磨难挫折对她也有好处。

    “我想过了,二姐姐说得对,是我不切实际,心太高了,没的害了自己。”

    “你能明白就好。”沈荣华想了想,说:“给你的表兄妹赎身的事你就不用管了,一文银子也不用给,这一千两银子你们拿去用。你的表兄妹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岁,他们年纪不大,在京城花费太高不说,还容易学坏,被人欺负。与其让他们住在京城,不如给他们一座庄子自己经营,也省得你为他们操心。”

    “好是好,我就怕他们不适应。”

    “出身不高、父母双亡、亲人失散、身无余财的孩子有什么不适应的?你现在事事为他们打算,以后还要照顾他们一辈子吗?你成家嫁人怎么办?”

    沈荣瑜点点头,“我去跟他们说说,二姐姐还有话要问我吗?”

    沈荣华微微一笑,转头对山竹说:“跟真月乡君说说沈谦昊逼万家几个表兄妹签卖身契的事,要去顺天府衙门找大老爷,说明情况,问他管不管。他要是敢有半点含糊,你就说我会带万家四个表兄妹到衙门告状,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沈谦昊都这么大了,还没说上亲事,大老爷能不担心他的名声坏吗?”

    “是,姑娘。”

    沈荣瑜心里有了底,长舒一口气,夸赞道:“二姐姐真是厉害。”

    沈荣华轻哼一声,扬了扬手中的信,“沈贤妃让万姨娘给她做作什么事?”

    “我听四姐姐说就是陷害母亲的事,我姨娘也是……”沈荣瑜是一个聪明且知道低头的人,她现在称林氏为母亲,也就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我姨娘本打算等我舅舅中了秀才再谋划这件事,是贤妃娘娘等不及了,祖父两个月后又死了。”

    万姨娘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她跟沈贤妃做了太多的交易,知道沈贤妃的品性。她留下这封信是想为万永玮谋前途,没想到却帮上了沈荣华。

    “知道了。”沈荣华停顿片刻,又说:“你回去替你的表兄妹准备吧!他们离开沈家正常,但你和四弟不能离开,就住二房的房子,那是你们的家。”

    “我明白。”

    送走沈荣瑜,沈荣华收好那封密信,又去外书房看装裱匠裱画。感觉自己理清了头绪,她心里就放松了,就感觉浑身疲惫,睡意也袭来了。她回到卧房休息补觉,一觉睡到午后,还是被丫头急急慌慌叫醒的。

    方逸在殿试时主张与北狄一战到底触怒了仁和帝,从金殿上被直接关入了大牢。初霜知道之后,哭告无门,就同水姨娘一起来找沈荣华了。

    沈荣华听初霜讲述了经过,笑了,也为方逸的笃直率真感叹。朝野上下都知道仁和帝倾向于主和派,被洪涛和五皇子游说吹捧,就主张跟北狄讲和。方逸非揭仁和帝的逆鳞,被关进大牢还是轻的,要是被一刀咔嚓了,不冤透才怪。

    水姨娘问沈荣华,“你是不是有主意了?唉!我们先前的计策用不上了。”

    当然用不上了。

    她们的计策都是围绕着怎么阻止端淑公主看中方逸、怎么拒绝仁和帝指婚展开的,没想到方逸会因主战而被抓。不向北狄国求和是每一个有血性的盛月皇朝子民的心愿,方逸也不过是表达了那部分人的心声,顺便阻止了仁和帝指婚。

    “主意是有,不过,还要让方逸在牢里呆一段时间。”沈荣华冲初霜投去安慰的眼神,“皇上只把方逸关入大牢,又没说他犯了什么罪,怎么判他的罪,他暂时无大碍。我找到了一些证据,但我们人微言轻,需要一个有声望身份的人来主持局面。谨亲王和裕郡王都被皇上疏远冷落了,找谁,我一时还没想好。”

    “找璃王殿下。”初霜赶紧推出了二皇子。

    “璃王殿下远在西南省,给他送信过去,他得到消息立即赶过来,一路平安顺遂也需要半个多月。”沈荣华前天给沈恺写了信,顺便也给二皇子这个朋友写了一封信,昨天就让人送走了,可那封信里并没有提到科考之事。

    水姨娘想了想,说:“还是给璃王殿下写封信,我找人尽快送到西南省。”

    初霜自视身份低微,不敢给二皇子写信,这事就要沈荣华来做。沈荣华给沈恺和江阳县主各写了一封,主要说的是家事,又给二皇子写了信,把朝堂的形势和漠北局面都写清楚了。水姨娘赶紧找人连夜出城,昼夜兼程,把信尽快送过去。

    方逸作为学子中的佼佼者,满腹才华,竟然因主战在殿试时锒铛入狱。这就表明了仁和帝要与北狄讲和的决心,也给了主战派一个莫大的打击。

    主战派里的中心人物谨亲王病倒了,被主和派气的。裕郡王被调到礼部,负责皇族中人娶妃纳侧下嫁之事,早已大权旁落。文武百官有少一半主战,都被降职训斥,有的甚至被打压入狱,臣子中最强硬的主战派都消停了。

    就在方逸下狱的第四天,仁和帝在早朝上摒弃一切反对的声音,颁下两份圣旨,又给北狄国了一份求和的国书。第一份圣旨是给萧冶的,责令他撤除第一道隐秘防线,马上带兵返京,兵马归入北郊大营,而他要吏部述职。

    第二份圣旨是给连成骏,仁和帝在圣旨上又一次阐明永不启用他。还说若不是看大长公主的情面,他私自指挥兵马就是死罪,连家人也一并获罪。

    连成骏看透了,也不那么气愤了,他没回京,只给沈荣华写了一封信,就带连轩和岳小虎等人去了北平王朝。他满心郁结,需要白魅影开解他,也需要一个驰骋疆场、纵情厮杀的机会。只是离开沈荣华和他的家,他满心不舍。

    圣旨和谨亲王的亲笔信一起送到了萧冶手里,他接到圣旨,就骂娘痛哭,看到谨亲王的信就平静了。他给小韩将军写了一封血书,又亲自指挥将士毁掉辛苦设置的阵法。之后,他又下令所有将士原地修整三天,他需要在这里平复心痛。

    就在萧冶撤掉防线的第二天,狄武赫亲自率领五万骑兵长驱直入,仅一天时间,就又占领了盛月皇朝三百里的土地,离盛月皇朝京城只有五百里了。若不是萧冶用阵法保护了他的两万兵马,那些忠心为国的将士将被他们泄愤屠杀。

    北狄兵马所过之处,百姓被杀,家园被毁,财物粮食被抢劫一空。这三百里的土地上血流成河、尸集如山,茫茫原野,死气沉沉。

    撤掉第一道隐秘防线是朝廷的诚意,而这民不聊生的惨像正是诚意的后果。

    听说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