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补天裂 第二十三章 千骑卷平冈(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 补天裂 第二十三章 千骑卷平冈(十) (第2/3页)

。心思总能转到国事上头了。最怕就是两家相持不下,打得稀烂,地方郡县四下离心。还哪有人管北地防务?燕王这支军马,说南下便南下了,处处争先。一路顺风顺水的直抵黄河岸边。要是不是燕王军马。而是势力更大的女真鞑子。那情形还能好到哪里去?但求朝中各方,睁眼看看这河北空虚情形也罢!”

    “…………说句实话,朝中诸公,俺觉着是指望不上了。现在在河东和鞑子打的可是燕王麾下军马!就是汴梁风云波动到这般地步,俺就不信燕王没觉察出险来,自俺们出师起,也没听说燕王从河东抽军马南下,反而遣师出援!要重整河北防务。只能是燕王掌权!”

    “…………就算是燕王掌权,也只怕来不及了。河东女真鞑子动了,河北当面女真鞑子就真忍得住?俺瞧着只等春过秋来。这当在燕地正面的女真大军就要动了。”

    “既然如此,燕王为什么还把燕地的这支军马抽调出来?”

    “…………囚攮的,难道就让燕王等死不成?许是想抽调军马以快打快,早点底定局面。然后再还镇罢?”

    “…………也不知道这次燕王又能在汴梁弄出什么事体来,掏心窝子说放胆的话。俺看好燕王,实在不看好朝中那些大头巾。俺们也要早些思量自家去路了…………”

    军将们低低议论,自然商量不出个什么结果来。正高一句低一句的说得热闹。几个军将突然站起身来,面色惶恐的行礼下去。

    一众人回头。就发现王禀马扩宇文虚中几人,就在身后。几人身边。连亲卫都没有。看来也是夜中烦闷,出来便走边叙谈几句,不知不觉的,就走到这些军将身后了。

    所有军将,全都起身,行礼下去头都不敢抬。生怕将主情绪不好,听到了大家的胡言乱语,然后命令扯下,老大军棍打过来。

    却没成想,一向面色严厉的王禀,却是勉强挤出了个笑容,朝诸将抬手示意让他们自便。然后转身就和马扩宇文虚中去远了。

    三人走得远了,一众军将还是不敢坐下,只是心虚的互相打量。

    而在离开这些军将几十步开外之后,王禀才叹息一声:“永宁军这路,已然是废了。燕王奇军突起,实在是所料不及。叔通吾兄,西军那一路,又派得上用场么?”

    宇文虚中沉吟一下,苦笑道:“燕王想必也有应对西军手段,只是学生料想不到而已。西军那一路,学生也不敢有什么奢望。”

    王禀又追问一句:“那汴梁情势又将如何?”

    宇文虚中已经反复推演了时局变化许久,王禀动问,就缓缓言及:“燕王在外或截断,或迟滞,总要让西军和永宁军不得轻易入都门。而要让自家抽调而来的军马赶在前面。此前中军轻出,就是示敌以弱的手段。想是让汴梁自家先乱起来,所有敌对燕王的势力,全在此间跳出来!混乱之中,燕王必有手段掌握大义名分。然后这抽调而来的燕地军马,甚或已经遣出的中军飞速回师平乱。震慑汴梁!只是用何手段掌握大义名分,学生还料想不到,燕王手段,往往天外飞来,若是学生能料以先机,岂能现下这般境遇?”

    王禀默默思考一阵,摇头道:“却是让人头大,燕王也是殚精竭虑了。这位置,坐得又有何趣味?只望河北变故消息,尽速传到汴梁,让中枢诸公早有预备罢。”

    宇文虚中苦笑一下,并未说话。萧言布局深远,落子辽阔,如何没有一时截断河北消息传往汴梁的手段?只是这些话,就不必说出来徒乱人意了。

    王禀最后又叹息一声:“明日就能赶到黎阳津,但求还能派上点用场。不过不管情势如何,这场变乱早些结束了也罢!燕王也是一时豪杰之选,大宋怎么就容不得他呢?”

    宇文虚中默然,这个问题,他自己都不知道。

    王禀又转向一直沉默寡言的马扩:“子充,怎生一直不说话?”

    马扩眼望远处,半晌之后才冷冷道:“不论如何,俺总要见上燕王一面,问问他到底想做些什么。问问他这般争权,是不是想将大宋葬送在女真人手里!”

    ~~~~~~~~~~~~~~~~~~~~~~~~~~~~~~~~~~~~~~~~~~~~~~~~~~~~~~~~~~~~~~~~~~~~~~~~~~~~~~~~~~~~~~~~~~~~~~~~~~~~~~~~~~~

    就在永宁军只得四五百轻骑兼程前行,赶往黎阳津做最后努力,军心已然动摇至极的时候。另一路被蔡京等人寄予厚望的西军所部。在永宁军浚县夜话两日前风尘仆仆的赶到了蒲津渡。

    入眼之处。黄河滔滔。波浪翻卷。然则蒲津大渡,往日舟船停泊樯橹接连,船帆蔽日。这个时候,整个渡上,却是空空荡荡!

    不要说载运军马的黄河大船了,就是小船,也只得零零星星的几条!

    熙河军大队,连同沿途加入的西军各路零散人马。拿出吃奶的气力赶过近三百里潼关道。已经人马疲惫。气力难兴。就指望能在此间上船,一路将养一路顺流直抵汴梁。

    可是蔡京答应得好好的,让西京方面准备的船呢?

    难道还让自家这些军马,再走几百里陆路,慢慢爬向汴梁么?就算赶到,急行百里蹶上将军,熙河军所部,这就要急行多少里了?这要蹶多少上将军?

    姚古气得面色铁青,只是在空中狠狠的胡乱挥舞马鞭,怒声大骂:“这帮只会败事的大头巾!俺的船呢?俺的船呢!”

    ~~~~~~~~~~~~~~~~~~~~~~~~~~~~~~~~~~~~~~~~~~~~~~~~~~~~~~~~~~~~~~~~~~~~~~~~~~~~~~~~~~~~~~~~~~~~~~~~~~~

    黎阳津。自古以来。就是黄河南北交通孔道。黄河在此平缓流过,便于舟船往来。周遭平野开阔。便于大军屯驻运动。

    千余年来,这里都是必争的兵家要隘。北岸曰黎阳津,南岸曰白马津。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就各统大军,在此对峙数年,最后打出了史家千年犹传唱不休的官渡之战。

    千年之后,此间旧战场上,犹能发掘出残兵断镞,让千载以来的文人骚客,洗磨细认。

    黎阳津西有一片低矮山丘,在此远望,黎阳津一片平野,尽在望中。据传袁绍就曾设帐在此,瞻看对岸曹军军势。

    这个时候,数十名骑士,风尘仆仆,满面憔悴之色的,策马而上这片可以远望黎阳津的矮山。纵然已然疲惫零散到了这般地步,几名亲卫模样的骑士,还是捧着永宁军的旗号。

    旗号之下,正是王禀他们。

    天色未明,王禀他们就自浚县东面出发,一路疾行,飞速赶往黎阳津。后边军马是不是还跟得上,就已然全都不顾及了。

    若是能赶在萧言从燕地南下的军马前面,则几十骑也足以驱使北岸舟船开往南岸,隔河据守。若是赶不及,难道这四五百骑就是齐上,又能派上什么用场了?

    当王禀他们出现在这矮山之上,远望渡口。就发现黄河上空空荡荡,但有舟船,都被集中到了南岸去。地方守吏,多少还知道做点事情,没蠢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正在王禀舒了一口气的时候,马扩就一指北面:“将主,你看罢。”

    语声低沉,似有无限郁郁。

    王禀极目远眺,就见烟尘在北大起。不多时候,就见赤红色的神武常胜军军旗招展而前!

    丈二军旗当先,后面更有无数翻卷的各部旗号。人喊马嘶之声似乎从天边传来,转眼就充斥满了这片古战场上。

    那是无数骑士!那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大军!

    滚滚洪流,似乎无有穷尽也似,千骑卷平岗而来!

    这些骑士,都是剽悍骁锐,是在北地的风刀霜剑中摧磨而出。全是燕地河北的汉家男儿!是这个大宋,除了关西那些与西夏吐蕃接壤,数十年来互相征战不休的关西大汉之外,整个汉家子民,最为能战的那一部分!

    燕地汉民,沦亡辽人手中垂百余年。在没有萧言那个时空,辽国崩溃之际,大宋仍伐燕失败,只得请女真来克燕京,将燕地数州金帛子女,尽数许以女真人。终于断绝了最后一丝燕地汉民回归大宋的期望。纵然是有燕地分离中原百年的疏离,也有大宋自家将燕地子民视为牲畜头口,随意处断。只为换回几座空城。

    而这些燕地汉家骁勇男儿。自郭药师降女真起。便转为女真爪牙。百余年来胡虏的不断摧磨之下,终有人忘却了祖宗,为胡虏东征西战,直到将整个文明沦为血海。实是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幕。后来灭亡南宋的张弘范,祖先便是燕地易州出身!

    悠悠千载,此错为最!

    而河北缘边健儿,伐燕之时招募为敢战士,为上位诸公胡乱使用。伤亡惨重。战后又随意遣散,任其流亡。就是这般,在女真灭宋之际,这些河北健儿也纷纷举旗而起,组成了空前活跃的河北义军,为这个待他们并不公平的大宋而战。知错能改,犹未晚矣,可大宋偏偏又扯在残破劫后东京聚拢这些义军的宗泽后腿,逼得宗泽三呼过河而亡。南宋朝廷毫不手软的大举遣散这些河北义军,逼得他们星散而去!除了少部分能加入大宋经制军马的幸运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