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华国强大 (第2/3页)
多警力。
封锁了橫店一天,只许进不许出,然后24小时三百名警力不吃不睡,硬是通过了地毯式的搜素终于将那位东倭人的自行车给找到了。
你看看,楚然哥哥,不用想也知道,这位东倭人的来头有多大,如果是我们的自行车丢了,你说警方会这样帮我们找吗?”
迪俪热巴的话,让张楚然的眉头微微的皱了一下,其实这件事情,张楚然在网上也看到了,橫店警方将这件事情放大到关系橫店的国际形象,有人认为橫店警方的古道热肠由是显得十分可爱。这样一个呵护家乡形象的集体行为,一方面再次显示了强大的“围观”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民气可用的丰富呈现。正是拥有如此积极阳光,珍爱国家尊严、家乡形象的国民,华国才有弥足珍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当然了这是橫店方面自吹自擂的文章,而华国的官方媒体,却斥责了这个行为,官方媒体称要从根本上捍卫城市的尊严,靠一辆自行车的失窃到复得,还远远不够。“围观”事件圆满结束,这位国际人士享受了一把VIP待遇,感受到网友和警方的热情与仗义。但是,显然不是所有普通市民和游客都有此殊遇。
不光是橫店,在华国很多地方,自行车失窃司空见惯。我们显然不能武断地从丢车频繁就认定一个城市的道德沦丧,治安不好,但这至少反映了城市治安管理的一些疏漏。
而从根本上看,这一顽症的久治难愈,恐怕也和某些行政权力对普通人权益的漫不经心有关。在华国的城市,谁是骑自行车的人?选择骑车代步,往往是这座城市最普通而且收入不丰的劳动者,话语权不大,**能力不强。
而对窃贼来说,下手容易、风险低廉,就算“失手”,小偷小摸也不会重判。于是,非但警方不重视,包括自行车企业、交通管理部门在内,对自行车防窃装置、防窃措施和出行便利设施,也都懒得严密、贴心地设计并实施。甚至连自行车主,对“失窃”也习以为常。毕竟,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到“警方迅速侦破”的待遇。
其实,一个城市和国家是否体面,不在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也不在于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