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草原的新生 (第3/3页)
话、写汉字是他们最热衷的事情。
对于他们的下一代,根本不教授乌桓语言和高句丽语言。他们可不希望子女再去享受挖矿三年的劳动改造。更不用说在战场上被雷神大炮轰成肉泥。
公孙康在东部鲜卑大草原上的最后一战,已经被天下人传唱,已经被神话了。
天下人都知道是雷神公孙康变化出了雷神大炮,一顿轰击,就把十万鲜卑、乌桓的勇士们轰成了肉泥!
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仰慕者们去战场故地参观。看到那根根饱满,鲜嫩多汁的肥美水草,都要感慨一声:这是十万鲜卑勇士的血肉造就的呀。
这些原本乌桓、高句丽的新汉人,享受的是与中原汉人一模一样的政策。没有歧视,也没有特别的优待。不出二十年,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就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他们自己都会忘记自己祖父的原来部落是在哪里了。
这几百万人,都有固定的驻地,分为县和乡二级管理。也就是说:有县令,有乡长。
辽东的官府,已经开始准备在草原建城了。
初步计划是百里为一县,建立一个县城,让它具备辽东县城同样的功能。
辽东官府也开始着手,准备在草原上修筑四通八达的郡县水泥公路。初步计划是可以并排行走四辆大车宽度的公路。
可以预计:二年后,草原的变化更大。
除了主业是放牧而不是种地,其他和中原内地将没有任何区别!
现在草原上的放牧,已经不仅仅是吃肉。还可以卖羊毛!
公孙康前世可是穿过羊毛衫的,知道不停的剪羊毛,就能够让牧民们富裕起来。
他已经懒得去分析研究了,只是给张永他们指示个方向:把羊毛洗干净后,想办法脱去油脂,就可以变得柔顺。如果是羊的绒毛,效果更好。羊毛可以像棉花一样纺成羊毛线,羊毛线可以编织成毛衣。羊毛线还可以染色,红红绿绿的,任意发挥。
公孙康就这样把后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常识,告诉给家族工坊的管事,由着他们去研究。
几年下来,无论是家族工坊还是军队的匠作营,都已经掌握了羊毛的利用方法,甚至染色的方法他们也研究出来了。
之前空有技术,没有那么多的羊毛可以使用。现在东部大草原就变成了羊毛的出产基地。
家族工坊和军队的匠作营每月都会跑到大草原来收购,好在他们没有打价格战,互相见面,谈了一个底价。就基本上和和气气的实行了。
辽东的军队中,现在什长以上的基层军官,冬天都可以领到一件羊毛衫了。预计几年后,每个士兵都可以标配一件羊毛衫作为冬季军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