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如何转化草原民族(上) (第3/3页)
个同盟。当然这一切都得在农耕强盛的时候进行,要是内部纷争、内乱不止那就做什么都没用了。”
公孙康感觉他快要接近实质了。这个实质就是为草原造神,改变他们的信仰。用信仰培养统治新的草原人民。
“以夷治夷、专业骑兵。我们辽东铁骑纵横无敌,横行草原也完全可以做到!”公孙恭年轻气盛,他也讲出了自己的见解。
“主公寻求的是长治久安,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纵横天下。几代之后的子孙也还拥有十万辽东铁骑吗?”作为公孙恭的谋略老师,郭嘉只能出面教导他。
“游牧民族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必须要靠抢劫农耕民族来维持自己部族的生存,他们不抢就会饿死。因此对付他们应该采取又打又拉的措施。
一方面,坚壁清野,固守不战,逐步蚕食对方土地,占住即不走,压榨对方的生存空间,降低他们抢劫的成功率;
另一方面,开市贸易,允许游牧民族以毛皮换黄金,弱化他们抢劫的原动力;
最后,传播农耕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帮助他们进入农耕文化。”这个建议是辛毗提出来的,众人不由眼前一亮,纷纷高看了他一眼。
郭嘉点头赞同,并补充道:“乌恒、高句丽的各部落,我们已经转化完毕。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完全和我们相同。可以把他们搬迁到草原上去。划分地块,固定区域,不许他们流动。我记得主公提过把青饲料挖地窖进行仓储的方法。这样他们冬天也可以不需要游牧,固定在一个区域放牧了。他们甚至可以盖上砖瓦房,不需要再住简陋的帐篷了。
这样一来,游牧民族就变成了真正的牧民,就和农民种庄稼一样。他们只要固定下来,就可以建城,就可以收税,可以安排各级官吏进行管理了。”
这个建议很好,公孙康点头认同,并让机要秘书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的草原政策之一。而且不止是乌恒和高句丽人,公孙康觉得至少要在里面掺入一半的汉人。毕竟汉人也会放羊放牛的呀。
到时候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再种上一些蔬菜、庄稼。那就真的是实行民族大融合,把草原人民改造得半放牧,半农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