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辛毗归降 (第3/3页)
辽东吧。先生可以安心在我帐下效力,不要再回浮阳了”。
“可是。”辛毗急的脸红脖子粗,想据理力争。
“不要可是了!”公孙康打断他的话说:“我辽东的强弩利箭是没有长眼睛的,万一误伤了佐治先生,我心疼呀!”
辛毗被公孙康感动了,名满天下的冠军侯如此重视他,他也不能不识抬举。所以就在辽东军营里面呆了下来。
那么公孙康真的是重视人才吗?
屁的重视!沮授比辛毗有才多了,公孙康还是毫不在意的把沮授放回冀州了。
公孙康一再挽留辛毗,实在是因为辛毗有个好女儿。
辛毗的女儿:辛氏(191年—269年),字宪英。颍川阳翟人。
辛宪英为人聪明有才,善于鉴人知事,曾劝弟尽忠职守,又预言钟会将会叛变。
辛宪英素以智著称,旧时曾有歌将辛宪英的智、曹娥的孝、木兰的贞、曹令女的节、苏若兰的才和孟姜的烈并称,皆谓之出类拔萃。
公孙康是看上了辛宪英的智慧,不管她长相如何,都想娶到家里,用来改善后代的基因。所以对准老丈人辛毗礼貌有加,推心置腹。
在历史上袁谭退到平原郡,一面死守,一面派了谋士辛毗,到曹操那里去递降表,请求救兵。
曹操问辛毗:“你的上司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辛毗说:“你别问他是真投降或假投降,他与袁尚不和总是真的,这就于你有利,为什么不派兵帮忙,收渔翁之利呢?”
看辛毗口气,倒不是替袁谭投降,而是替自己投降,后来他居然成为魏国的要人。
当天晚上,公孙康设宴招待辛毗。
席间,酒恬耳热,论起: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大家感慨万千。
有句老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践行不了这个道理的,99%的都吃了大亏,比如大军阀袁绍连续两代人都出现了兄弟反目成仇这一现象,最终的下场都比较悲惨。
历史上,整个袁氏基业,被这三兄弟玩弄得分崩离析,并非他们实力不如曹操,而是其父袁绍对孩子从小就过于严重的偏爱,漠视长幼世袭规则,不及时遏止党羽之争,才导致这兄弟三人互不服气,最终将整一个偌大的冀北地盘拱手让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