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取渤海郡的前夕 (第3/3页)
。
百姓有佩带刀剑的,让他们卖掉刀剑买牛犊。他说:“为什么把牛和犊佩带在身上!”
春夏季节不允许不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种植和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多种经济作物,劝勉人们照规定办事,遵守法令,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公孙康说道:“不错,故事就是这样的。但现在这些百姓又佩戴起刀剑来了,你说我该怎么教化他们喃?”
戏志才明白了公孙康的意思,也哈哈大笑道:“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自然要把他们抓起来明正典刑了!”
公孙康和戏志才这是在讽刺高览逼民为匪,而且表明态度:不惯着他们,敢于拿起刀剑的,就不再是百姓了,要按照土匪去处理他们!
公孙康让人写了榜文,派细作在渤海郡四处张贴。
内容是:渤海郡的百姓,参与高览部队的,是土匪;协助高览守城的百姓,也是土匪!总之,凡渤海郡的百姓,拿起刀剑的,就是土匪!现在退出高览的部队,还可以免罪,战斗一起,就不再免罪!事后追究,全家都收没为奴!
公孙康这是在做****前,先立个牌坊。
渤海郡开挖石油,需要大量的劳工,又苦又累又危险,是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做的。所以,公孙康提前整出这么一个告示。在战争之后,就可以理所当然、堂而皇之的搞出几万户奴隶来,逼迫他们去挖石油。
还别说,辽东的这个告示一出,就吓跑了几千人。这几千人连夜逃离了高览的军营,跑回家去做老实本分的百姓了。
第二天,高览清点了士兵人数。再次气得要哭了。冠军侯太欺负人了!
本来,高览还有心思和辽东士兵在野外会战的,现在搞得他一点自信也没有,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守城,绝不出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