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曹操退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五章 曹操退去 (第2/3页)

才洒泪而别。

    与此同时,右北平土垠城郡守府内,公孙康站在巨大的地图前,久久不语。

    他在看着幽州蓟县这个位置,后世在这里盖起了北平城,作为了明清二代的国都。

    自己的国都定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后世对明朝定都北平,有很大的争议,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天子守国门是自寻死路?历史上中国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对于雄才大略的君主来讲,把都城建在北京,能更快地掌握北方边界情况,有利于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将可能危害朝廷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当然,如果朝廷孱弱,那就是将肥肉送到了狼的嘴边,太危险了!

    在明成祖时,皇帝本人雄才大略,迁都北京是为了采取进攻蒙古残余势力的态势。但等到了后代皇帝,昏庸无能,定都北京的弊端就全暴露了——比如说缺乏防御纵深。比较典型的是英宗的“土木之变“,武宗、世宗时期都出现过外来兵马包围北京的恶劣情况。明末更加突出,清兵竟数次蹂躏京畿,明朝的心脏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不得不调重兵驻守辽东,无力对中原的起义军进行有利的镇压.终于在1644年,让李自成攻破北京,灭了明朝。

    公孙康是从辽东起家的,这点有点像清朝。如果定都北平,可以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

    而且,这次公孙康是决心把草原异族连根拔起,直接把大草原并入到辽东帝国的版图内的。

    所以后代不肖子孙也不需要再担心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了。

    但是,按照汉末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明显是中原大地更胜一筹。在这个时候,无论是辽东、还是江南,都是未开化的区域,没有被圣人教导洗礼过的地方。

    可以说:洛阳就是全天下的中心。在大汉帝国的版图上,很明显就能够看到它就是地理位置的中心。

    如果视角再扩大一点,把西域算作自己的地盘,那么长安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