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在荆州交朋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七章 在荆州交朋友 (第2/3页)

呀。

    且说这一天,诸葛亮喝多了,指着徐庶、石韬、崔州平三个人说:“你们三个呀,都是州郡之才”。

    州郡之才,是说可以治理一个州、一个郡,相当于千里良才。

    徐庶他们就问诸葛亮:那你怎么看自己喃?

    “我嘛”诸葛亮打了一个酒嗝,他说:“我是可以安邦定国的宰相之才,无双国士!”

    众人都笑,纷纷说:“那祝你早日找到可以让你安邦定国的明主啦”。

    诸葛亮得意了半天,才想起还有一个人他没有评价。他盯着公孙康说:“孙康兄,我却看不透,但我怎么有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多年前见过你似的?”

    想来诸葛亮当年年纪小,还不能喝酒,如果他喝过公孙康送的二坛酒,今天一定能够联系在一起了。

    除了和年轻人交往,公孙康还被左慈拽去拜见了庞德公。毕竟荆州各大学派代表人,只剩下庞德公还没有会过,所以公孙康就愉快的去了。

    庞德公大约50多岁,是个很随和的,比较清瘦的老头。

    庞德公见到公孙康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教导学生,都是儒皮法骨的,可不是单纯的腐儒,你可不要讨厌我呀。”

    公孙康就笑,看来左慈在老头面前没少说自己的喜好。

    论起儒学,公孙康还是很精通的,毕竟当年为了泡蔡文姬,三天两头的跑去蔡邕府上,请教学问的。

    在青州,孔融、郑玄等大儒们轮番上阵,考教他的学问,都让他通关了。可见公孙康对儒学还是很有心得的。

    于是,公孙康就和庞德公谈论儒学。

    庞德公起初以为公孙康是想向他请教,渐渐发现,公孙康是在和他讨论。公孙康对儒学的见解,有大儒的风范。

    庞德公感慨的说:“你肯定有一名当世大儒做你的老师。你的麒麟儿的外号,是我叫出去的,现在看来真是名副其实呀。你不会怪我多事吧?”

    公孙康起身下拜,表示感谢,他说:“您老人家帮我扬名,我感谢还来不及喃。怎么会怪罪您。”

    公孙康把少年成才的晚辈状态模拟得惟妙惟肖,打消了庞德公的一丝猜疑,本来他就快猜到蔡邕头上了,现在却又不知道是哪个大儒可以教导出公孙康这个弟子啦。

    通过交谈,公孙康了解到庞德公确实有点淡泊名利,但也有人生的智慧,善于保存自己。善于在不经意之间,也对天下大事有了一些布局。

    庞德公的唯一儿子庞山民(又作庞倦民),娶诸葛亮二姐诸葛若雪为妻。历史上被他安排去曹操那里,做了魏黄门吏部郎。

    庞林,庞统之弟,蜀荆州治中从事,后任魏钜鹿太守,封列侯。

    侄子庞统,字士元。刘备谋士,任军师中郎将。

    和天下所有的大牌世家一样,庞德公也把庞家子弟分散到曹操和刘备二家。这样无论是谁得了天下,庞氏家族都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孙权,偏距于江东,根本不是那个能够得到天下的人,这一点庞德公看得很准,所以根本没有安排族人前去。

    关于庞德公淡泊名利,实际是为了保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