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神社文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 神社文化 (第3/3页)

了神社,边欣赏路边盛开的樱花,一边回到大鸟居处,这时正直退潮,可以来到海面,与大鸟居来一个近距离接触!满沙滩都是退潮后残留下的海草~感觉特别清新!走近大鸟居,站在它的脚下,才真正地感受到它的巨大!鸟居的脚由于长期浸在海里,所以脚的表面有很多类似小贝壳的东西附在上面,很多倭岛人就会把铜钱卡在小贝壳之间,可能也是许愿的方式吧!

    后世的神社有二个特点:

    一是:神社的拜殿里,看不见祭拜的对象,既没有神像,也没有牌位。各个神社最典型的标志物,就是“鸟居”。“鸟居”是一种木制的门型牌坊,造型很简练,在神道里那是神界和人界的划分之门,走过鸟居,就是进入了神界。

    在个特点,公孙康予以了保留。允许不设自己的塑像和牌位。当然后来迁移来的中原汉人们习惯设置塑像和牌位,也由得他们。

    总之,官方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任由文化自己发展和融合。

    二是、神社是如此神圣,以至每二十年都必须重建一次,这样才能确保它的纯洁。

    每20年迁宫一次。在这期间,人们要用至少10年时间忙着砍伐神木,修建新的宫殿。天神住的地方总是保持着崭新的面貌,但是迁来迁去,古老的传统却几乎一样也没有丢。

    这一点,公孙康不太喜欢,认为是劳民伤财。所以不予支持。

    建筑古旧了可以修缮,但不应该每20年都烧掉一次,公孙康认为非常没有必要。

    在倭岛,从婴儿出生开始,人们就不停的去神社祈福。各种人生大事,结婚、盖房、开展自己的事业等等,都有固定的仪式,都会选择神社的支持。

    神社,不仅是宗教的意义,更是人们心灵的乐园,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地方。

    更不用说五花八门的祭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神社的各种祭奠却能够有1000多场!

    夏天有烟火大会和民谣舞蹈,冬天有冰雪节等民间娱乐性质的活动,一年中每一个月份都有祭祀活动。

    自古以来,倭岛人就从各种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力量,并把自然的这种力量尊为“神”,据说这就是神道的起源。源于神道的祭祀颂扬神的力量,通过与神的交流,祈求五谷丰盛、生意兴隆以及社区与家庭的兴旺。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