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混江龙李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章 混江龙李俊 (第3/3页)

  据说云南一棵椰子树也没有,都给诸葛亮砍光了。

    据说以前云南也是有椰树的,只不过后来没有了。这里面有个故事,说的是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南征来到云南,这个蛮夷之地,发现这里的人不学孔孟,不读四书,更不知五经。更可恨的这些蛮人不听教化,不耕田,不植桑。后经研究发现都是因为这里的椰树所为。

    在这个时候,云南到处都是椰子,树下住着幸福的少数民族。

    诸葛亮发现这里的人都不干活,每天就守着几棵椰树。其实这大家都知道,椰树这玩意全身都是宝,椰子汁可以当水喝,椰茸可以当饭吃,,还可以榨油,椰子油也可食用。椰子树叶里的纤维可以织粗糙的衣裙,椰子树干是木材,是建筑的好材料。这种树木可以满足人的大部分需要,当地人也就不事农耕,过着悠闲的生活。

    那时候的云南在孔孟之邦的人眼里就是个蛮夷之地,住的全是不听圣人教化的野蛮人。和现在的非洲食人族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那里的人不吃人,只吃一点椰子而已。还有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那诸葛亮可也是个圣人,中国之大,谁人不识?中国人有个共识,凡是圣人,做的事都是对的。当然有这个共识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圣人们也是这样想的。

    话说当时诸葛亮肯定不是一个人去的云南,而且带的人手里拿的都有刀,当然这些刀不只是杀人用的,它还可以砍树;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这些个用来砍树的刀,用来砍人也是可以的。于是,现在我们要是想看椰树的话就只有去海南了。

    荀攸听完这个故事,大受启发。他说:“我明白了!我明白怎么统治土人、教化土人了。”

    公孙康高深莫测的笑着,其实心想:你明白个屁!这个故事是王小波用来说明人的生活方式应该有多样性的,不应该一刀切;把自己认为对的,好的事情就强加给别人。

    显然现在荀攸是打算强加给别人了,这也是公孙康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他才不会说出更进一步的自由、民主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在野党才会打出的旗号,一旦上台都会提也不提的。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