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张绣,贾诩来投靠 (第2/3页)
贾诩轻蔑的说:“那我们就推他一把,和辽东一起取了九江郡和庐江郡。到时候,无论是九江郡还是庐江郡,我们只要据其一。背靠徐州,又有长江之险,我们只有一个方向对着敌人。到时候将军仍然可以割据一郡,处于半独立状态。何其幸咋!”
“那好,那就好。”张绣兴奋的搓着手,“那就拜托贾叔尽快和徐荣联系了。”
于是贾诩就写信给徐荣,表达了想投入辽东大家庭的怀抱。但是又觉得没有尺寸之功,难免不好意思。打算和辽东一起取了袁术的地盘,到时候,只要九江郡或者庐江郡其中之一存身就好。
徐荣把信转给了公孙康,自己没有表达任何意见。他觉得这是件好事情,但又怕中了贾诩的计策,干脆甩给公孙康,让公孙康做决定。
公孙康看了贾诩的来信,哈哈大笑,传给戏志才、荀攸等人观看。
戏志才也大笑,说:“贾诩这个老狐狸,打得一手好算盘。”
荀攸微笑着问道:“主公打算如何回复他们?”
公孙康背着手,在大堂内踱着步,边走边说:“辽东不允许有半独立的势力存在,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袁术的地盘,我们唾手可得。之所以不取,是不想背负旱灾、蝗灾的包袱。张绣、贾诩都是人才,我都想要。你们看看如何在这三个原则下面,回复他们。”
公孙康已经派人去中原各地宣传辽东的政策,鼓动中原的灾民来辽东垦荒。扬州的人口,愿意来辽东移民的,辽东举双手欢迎,当然要保证他们吃饱。宁肯饿死,也不离开家乡的人,辽东也没有必要去赈灾。毕竟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跑到别的诸侯领地去赈灾,公孙康是圣母?还是脑袋进水了?
荀攸摇摇手中的羽毛扇,他也跟着郭嘉、戏志才一样,学会用羽毛扇装B了。然后才说:“我们可以首先表达对张绣、贾诩来投辽东的惊喜和善意。然后把他们二个分开,让贾诩跟随主公做军师,最大发挥他的才能和作用。可以分封张绣为庐江太守,但告诉他:扬州的旱灾还要持续一年,在建安四年(199年)之前,我们不会攻打扬州的。他们可以在徐州的小沛驻军修整,那里百姓稀少,一切物资由辽东供应。养个一、二年之后,他自己都不会想独立了。”
公孙康觉得荀攸说得很全面,就对下首的一个男秘书说:“荀军师刚才说的话,你都记住了吗?”
男秘书恭恭敬敬的回答:“回侯爷的话,我都记住了。”
公孙康点头,说道:“那你就按照这个意思,起草一封回信,交给我审批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