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公孙康的报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 公孙康的报复 (第2/3页)

件事情是招贤令。

    以前辽东发布过一次招贤令,招来了程昱和荀悦。考虑到辽东苦寒,地处偏远地带,没有士子愿意过来。就没有再发过招贤令。

    现在公孙康想到了曹操的第二次招贤令和第三次招贤令。决定统统抄袭,不给曹操留下活路!

    他让人在全国各地张贴辽东的第二次招贤令,突出体现的还是:“唯才是举”这个核心。

    你曹操不是罢免我的官职了吗?我现在招揽人才,看看有多少人才愿意投奔我。来一个,就是打你曹操一次脸!来十个,就是打十次!

    招贤令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所作为,有作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由此说来,对于有缺点的人怎么能废弃不用呢”、“凡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你们要给我推举上来,绝不能有所遗漏”。

    其实现在在野的将军、谋士已经很少了;基本都被诸侯们给瓜分完了。但公孙康还是抱着万一的希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人才。

    最起码,上次的招贤令,招来了很多中级人才,充实了辽东各郡的中层基础。

    现在,公孙康在中原已经拥有青州、徐州二地,地域的差别已经不再是人才投奔的阻碍了。

    招贤令刚刚贴出去没有几天,就来了一个人才。谁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