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普及教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章 普及教育 (第2/3页)

0人之间。多于60人的大村,则增加教师的数量。

    只要求教授:千字以内的文字和基础的数学。

    学生的年龄,要求在7岁至15岁之间,符合年龄要求的,都可以报名学习。

    每七天只上五天课,休息二天;每天只上半天课,不会耽误他们帮家里做工务农的。

    戏志才强调:报名不收任何学费,而且官府免费提供一套笔墨纸砚。但是也不强迫百姓们送孩子上学,报名纯属自愿。

    至于二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孩子们还想继续学习的,就要去各种私塾深造了。

    更深层次的教育,还需要等待辽东经济、文化事业更进一步发展,才可能普及。

    在数学方面,公孙康已经写出了一个课本,是后世小学五年级的课本程度。

    数学方面他发明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公孙康没有说这是什么阿拉伯数字。他说的是公孙数字。这10个数字中,数字0是划时代的发明,震撼了很多当代的数学家。

    公孙康编写了一个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普及加减乘除。

    他还顺便把算盘发明了出来,普及教育之后,可能会有很多穷苦的孩子凭借这个一技之长,去做账房先生,借以糊口生活。

    郭嘉也发言说:“请各位老先生来,是想请各位老师编写一本千字文,作为幼童识字、发蒙的课本。这是一件可以流传千古的大事。”

    、、这个时候都没有发明,他们不仅仅是识字课本,也在里面灌输着一些思想。公孙康不想沿袭这些思想,所以对这三本书提都没有提。

    只是让邴原、管宁、蔡邕等人编辑一本简单的识字课本。命名为千字文,意思是可以认识一千个字。

    做了这么多工作,也是为以后科举铺路的。只有全社会读书人多了,才可以进行科举。才可以给寒门一个出路,打破世家豪门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