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原的旱灾与水利 (第2/3页)
到每一个乡村。而辽东江河湖泊众多,也不缺水的。最多是在没有江河湖泊的乡村,建一些水池、水库备用。”
挖水渠、建水车、建水池、水库,既是增加田地产量的办法,同时也是防灾、备灾的方法。
国渊一直呆在辽东,所以他也只是说了辽东的情况,这是儒者的谨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田畴只好接过话题,谈谈徐州、青州,他说:“徐州的水网遍布,水利本来就很发达。徐州只是需要修整一下,工程量不大。
所以只有青州的形势是最严峻的,黄巾军在青州作恶多年,千里无人烟,路边有白骨。人口稀缺,田地荒芜,水渠尽废。”
徐邈也很了解青州,他说:“青州的水利,也只是应该在东莱郡,北海国大力整修。其余乐安国、齐国,只有我们屯田的士兵,几乎没有百姓。而且作为与袁绍战斗的前沿,是要被打烂的,就没有必要整修了。”
公孙康赞同徐邈的说法,他说:“整个中原大地:兖州,豫州、冀州、关中都会持续受灾多年,所以辽东必须休养生息,不能盲目扩张。到时候很可能会有大量难民徙来青州、徐州以及幽州和辽东。
我们已经把高句丽王国化为千里无人烟的空白之地,正好可以安置灾民,而且不会和辽东的老居民发生利益冲突。
辽东这些年,存粮很多,粮库里面的粮食都快堆不下了。所以对安置这几州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灾民毫无压力。”
因为青徐二州,在未来几年会是战争的前线。所以公孙康并不想把灾民留在中原,让他们在战争中无辜死亡。
除了兴修水利,挖渠,建水车,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备灾。
比如建立粮库,平抑粮价。这个是汉朝一直以来的常规手段。辽东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