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于禁这一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章 于禁这一路 (第3/3页)



    乌恒副将就请战说:“尊贵的将军阁下,我们的王教会了我们乌恒骑兵放风筝战术,我们的马匹也都换成了持久耐劳的蒙古马。下面的战斗,请你们远远的观看。”

    于禁同意了,带着陷阵营和高句丽八旗军远远地离开战场。剩下一万四千乌恒骑兵面对四万高句丽各部落联合部队。

    乌恒人离着高句丽骑兵一百五十步外就开始射击。他们的弓箭都已经把弓弦换为鲸鱼的筋,更有弹性,射程也更远。甚至百夫长以上的将领,拿着的是辽东第三代合金弓,更轻便也更结实。据大王公孙康说,二年后可以推向普通士兵。

    一批批的高句丽骑兵被射倒,更多的士兵纵马冲上前来。乌恒骑兵并不和他们厮杀,而是拨转马头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乌恒骑兵还可以回身射箭。双马蹬、高桥马鞍帮助他们固定了身体。而高句丽骑兵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拿着刀枪,无法去拿盾牌遮挡,也无法射箭,只有被射的份!

    乌恒骑兵都随身带着三壶箭。每壶有三十支箭矢,足够他们射一阵子的。估计射到二膀酸疼,开不了弓时,箭矢也射不完。

    乌恒骑兵没有穿铁甲的,即使是将军,也只是穿着轻便的鲨鱼皮甲、鲸鱼皮甲。

    还有很多只穿着布衣,连皮甲都没有穿,可以说是轻便至极,给马匹减小了很多负担。

    同时,每个乌恒骑兵都穿着丝绸内衣,这种东西的防护能力,比铁甲还好。

    这个时代的辽东还是比较温暖潮湿的,比2000年之后的世界温度要高一些。这些年,辽东养蚕取茧抽丝、制作丝绸已经大面积推广,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辽东士兵,人人二件丝绸内衣已经成为标准配置。节省了大量制作铠甲的铁料。

    当高句丽骑兵不再追赶时,乌恒骑兵也主动的跟回来,在一百五十步外停住,继续射箭。

    一万四千名乌恒骑兵充分的贯彻了毛爷爷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把高句丽四万骑兵死死的拖住了。

    这种战术,高句丽骑兵不管有多少,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三章一起发,间隔二分钟,别走开哦。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