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造纸,印刷术 (第2/3页)
。
“有倒是有一个”小甲无奈的说。
“那还等什么,快召唤吧。”公孙康二眼放光。
“好吧”小甲没有解释。他其实帮公孙康作弊了。
张永,南朝宋人。他造的纸比皇家纸槽中出的纸还要好。沈约(公元441—513年)著的《宋书·张永传》中记载:“张永善隶书,又有巧思,纸及墨皆自营造,上得永表,辄玩赏嗟叹,供御者所不及也”。单就皇帝“辄玩赏嗟叹”几字,就可以想象“张永纸”的质量了。
只见一员顶盔挂甲的战将出现在公孙康面前,战将单腿下跪:“张永叩见主公”。
公孙康一愣,怎么是战将,我要的是工匠呀。
小甲把几行文字显现在公孙康的脑海中:“张永(410年—475年)字景云,初为郡主簿,州从事。授扬威将军,都督诸将,经略河南,后为青、冀二州刺史,历官尚书兵部,封孝昌候,改吴郡太守。元徽二年(474年)迁南兖州刺史,加都督。”
发了,公孙康有一种中大奖的感觉,“景云快快请起”。
“诺”张永恭恭敬敬的站起来,态度很谦虚。
“小甲,感谢呀,我本想找个工匠,却招来一员大将。”公孙康是真心的说这话。
“造纸不属于军工,我的人才库里面的人物自然是和军事有关系的。”小甲没有说的话是:如果按照大将的要求去召唤,张永的级别最少要五级以上。现在把他当做工匠召唤出来,四级就够了。
公孙康不放心张永的造纸技术,因为他明显是业余的嘛,决定考考他:“张永呀,你知道蔡伦的造纸工艺流程吗?”
“末将知道”张永开始侃侃而谈。
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造纸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