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后返回 (第2/3页)
打仗要派到前面,收缴物品时绝对不能使用。
已经死亡的六个部曲,集中在一辆大车上,让二个士兵架马车先出发拉回去。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还讲究葬在故土家乡。所以不能丢下他们。当然也是因为路近;如果路太远,只能火化了。毕竟放置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引发瘟疫。
受重伤和残废的村民(比如断手断脚的)一律杀掉,公孙康的目标就是让三韩高句丽之类的绝种和同化,看以后还有谁说屈原是我大韩的。
死去的村民都是让活着的村民挖深坑埋掉。不是公孙康发善心,他是怕瘟疫流行。每次中原大战之后总会爆发大的瘟疫,就是因为尸体没有掩埋引起的。
至于说第一次杀人的反应。哦,稍稍有点兴奋。自从前世洗白成为罗董后,已经很久不杀人了。哈哈。
回去时带着战利品和奴隶,走的较慢,比来时多花了一天。用了三天。
其实路途并不遥远,120里左右。如果按照现代的车程,也就是1个小时的车程。但在古代,全靠走路,一天40里,已经算走的很快了。
汉代1里约为438米。40里为现代18公里,需要走上一天,原因是这个时代,人人都吃不饱,体力很差。而且道路很差,甚至说没有道路,需要斩开荆棘。所以《孙子兵法》说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
路上没有什么帐篷之类,大家都是席地而睡。
睡前把地面烧干,几堆篝火通宵点着。安排了二什人马轮流值夜。分为上夜与下夜。俘虏依旧用绳子绑住,敢偷跑者杀无赦。不光杀偷跑者,还要杀他全家。这个命令一出,村民都不敢偷跑了。
回去后,一定要多买几顶帐篷,公孙康又记下了这个细节。这次出兵,为了轻车简从,连部曲的帐篷也没有带。其实是公孙康不知道要带帐篷或麻毯,急行军一般是带一幅麻毯,睡觉时一裹,即当床又当被。下次可以用这次缴获的几匹驽马携带帐篷之类的物资。
悄悄的回到山寨,没有大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