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七五章当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七五章当然 (第3/3页)

,暂时还无意于肯直接得罪天朝政府的鲍林爵士及德川家茂,马上就严令他们的侵朝舰队,为了侵朝的大业,绝不许任何的舰只擅自越雷池半步。

    因为他们很清楚,那个太平天国政府除非不说,凡是他们说过了的,就必定都会实打实地兑现。

    直到战争已经爆发了数月,直到南方各道丢了个一干二净,直到偻奴们在东线的江陵大都护府实施了破釜沉舟般的疯狂举动,继而又把他的防御线豁开了一个一个大口子,令早已有捉襟见肘之感的李是应,更加毛了爪的时玄,李是应这才真正看清了形势,这才真正感悟到了天朝政府对他的良苦用心。

    正是在这之后,李是应才最终敢于接受了陆顺德的提议,把屯驻在西海岸的江华岛和仁川港等地的大批预备军兵马,几乎是全部地抽调上了危急中一线,令即将崩溃的防御大坝终于转危为安。

    令李是应意料之外的事情,还远远不止这些。

    李是应是个很有头脑的人,正是因为这样,当整个由西海岸到东海岸这条巨大防御线,开始进入稳定状态,他也开始一处处地去亲自慰劳那些劳苦功高,又可以说是劫后余生的一线将士们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一种很是令他感到意外的状况。

    从最先处在第一线的南方和京畿战区李景夏和李章镰统领的兵马,到作为二线军队的李容熙的预备军,最后再到那个在他看来仅仅是个老弱不堪的文人,绝难担起兵家大事的平安道观察使朴圭寿朝鲜著名实学家,也就是儒学家朴趾源的嫡孙,时年已五十九岁,在天朝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依靠数万屯垦轻壮所编练出来的补充军,在前线。那是越后来的越能打。

    起初,李是应倒并觉得有多少的意外,他总认为,后投入战场的这些人马,之所以会表现出比前期所投入的兵马更为凶悍的战斗意志,不过就是因为他们都是生力军而已。

    但是,当他在认真地接近了这些不同的军队的之后,他却默然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