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八一章 “老先生的这笔帐。可真是算到了家了!” 听的津津有味的林海丰。连声的赞叹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八一章 “老先生的这笔帐。可真是算到了家了!” 听的津津有味的林海丰。连声的赞叹着 (第2/3页)

均粮食的数量时仅九百斤不足。

    九百斤!呵呵好像那也不少啊。这要是叫那些不过帐来的人听了估计准一拍大。高挑大拇指。眉飞色舞大叫上数声的“好”。当然啦。九百斤的粮食。要是能实打的落到寻常百姓的粮囤里。那显然富流油。可遗憾的是。你拿不到九百斤。因为。你只是“被平均”了。

    都不说那些手中握有大量土的的财主们了。也不说那些贪的无厌的官员们了。咱们就单单只说乾隆爷。这位风流|的乾隆爷只要下一次江南。那的有多少粮食才能满足他的奢侈呢?

    “老先生的这笔帐。可真是算到家了!”听的津津有味的林海丰。连声的赞叹着。

    魏源“算帐”的兴趣。在林海丰的赞叹声中。更加变的浓厚起来。

    没有对比。难显真伪。魏源又告林海丰。他研究过明代的经济。他用明末的万历年间为例。来说明他上述的那番论调。绝对是正确的。

    万历年间。一两白银即可以购买两石的大米(在明清的度量衡中。一石大米的分量一无二。约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九十四点四公斤)。可到了清朝。那就惨到家了。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年间的最正常价格。一石大米也至少可以卖到二两白银以上。啧啧……怎么生活在“康乾盛世”的老姓们。真正的购买力才仅有落魄的明王朝两成都不到。

    “我就纳了闷了。圣明的皇上们再三告诫天下的芸芸众生。田亩耕稼是如何的如何的重要。可怎么偏偏耕的数量的增长。就是赶不上人口的飞升呢?莫非“盛世就是“生世。如果大家不玩命的养活孩子。就无法对的起康乾这两位老祖?”

    林海丰先是愣了那么片刻……笑了。

    “你别笑。”魏源的脸上。庄重的很。“我恰恰就听到过有人以此来论证康乾的“盛世”是真。他们的道理很充分。没“盛世”。哪里来的安居乐业呢?既然没有安居乐业。又何谈生养之千秋大计?”

    “这其实是谬论。”林海丰强忍住笑。“生养乃人之本能。不管世道不盛。生养和繁衍总要继续。您说的对。康熙这个人运气很好。乾隆也一样。人口的大幅增长。根本与“盛世”或不“盛世”无关。而是仅仅取决于国内外有没有大规模的破坏性的战争。”

    “嗯。你说的这点。才真正的说了点子上。”

    魏源点点头。随后|色变的有些郁闷。他沉吟了好一会儿。借此恢复恢复体力和精力。这才跟着又说。“物价低廉富裕老百姓安居乐业。拥有一大批宽容开明。且有良好学识修养的君臣士大夫形象的。以及宽松自由和平等活跃政治氛围的晚明社会。那才是……”

    魏源看了看林海丰把顺嘴要说出来的话一压。改成了“那才是一个社会充满着动荡和蕴`变革的大年代。万历年间。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浮山愚者等兼有别号多种。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方以智本是安庆府城县凤仪里今桐城市区人出身世。其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统教育。曾父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及京师等的。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的阅西洋之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