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八○章 盛世也好。圣明也罢。都不是依靠吹打才鼓噪出来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八○章 盛世也好。圣明也罢。都不是依靠吹打才鼓噪出来的 (第2/3页)

。才有了被他的子孙们所极力歌颂的老百姓们几乎人人都过上了“耕者有其田”的幸福生活。当然。从清初时期开始。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才被终止的那场导致了“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赖租种旗地为生”的大规模地圈地运动。自然就没人去提了。大概在那些吹鼓手们的眼里。有可租那也应该是算在“有其田”之列吧。

    “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魏源告诉林海丰。这就是康熙间曾经在在山西做过知县的唐甄。在他的《潜书》一书中所描写的他本人亲眼目睹的百姓生活。在他做官的山西。穷的许多的妇女甚至居然连条裤子都没有。而“吴中之民”则“多鬻子女于北方”。不仅如。就是连他这个县令大人。在被罢了官之后的后半生里。也几乎困居吴地。生活的同样是穷困潦倒。

    “你了解过西洋人对大清那个的年代。是怎么记载的吗?”

    “您是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一定有很多的了解。可我……不好意思。,好像……好像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听到到林海丰居然这样的回答。魏源很是有点儿失望地摇了摇头。“这样怎么可以。不通今博古。不熟悉内外。如何能够掌控好一个国家!”

    魏源在这句颇具师长韵味儿的话之后。又继续地点拨着林海丰。对一个时代的评价。不能只听一个方面之言。唐甄毕竟是一个被大清罢了官的人。难免在他的书里会有偏颇。所以。要想真正地了解当年。就要更多地看看与其自身毫无瓜葛的那些西洋人的记载。

    从明万历开始。一直到崇祯年间。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三年之

    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于崇祯九年返回故国的时候。曾途上完成了他的大作《大中国志》。在的书中。那个时候的明朝。不仅是“相当的富裕繁荣”。还“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

    不过。到了一百多年后。在乾隆年间的西洋人眼里。中国又成了什么样子?经过了“康乾盛世”的“励精图治”和“文治武功”之后。中国的老百姓真的就富的一个个都流了油了吗?

    为记的当年的英吉利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曾经是这样的记载。他所看到的大清国。沿途到处都是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大多数大清国人过着的。都是绝对低水准的贫穷生活。“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褛甚至**……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在大清这个“半野蛮的”帝国统治下。在最为鄙的暴政之下。人们始终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从而造就了整整一国的“胆怯肮脏。并且残酷”的古怪人类。

    假如这些还说明不了问题。那咱们就再看看乾隆年间的大清**队。英吉利有一份报纸叫《爱丁堡评》。他们的撰文中曾经提到。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是。当那个英吉利的马戛尔尼使团抵达的时候。他们还是发现。原来。大清国的正规军简直就与一群叫化子毫无区别。

    陆上的军队如此。海上呢?马嘎尔尼使团来访大清的时候。距离当年的郑和宝船出海。早已过去了近四百年之久。就是距离万历年间明军五百艘水师战舰。即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