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八○章逐鹿(二十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八○章逐鹿(二十二) (第2/3页)

论,他都姑且当成是一个个屁,放掉了。他还记着恩师说过这样的,只要你有气,你就一定能成。所以,每次坚持着这样“撰写”的时候,他总是憋足了一口气,甚至有时候肚子里咕咕乱闹,浊气拼命和他捣乱的当口,也是绝对提臀收腹、坚持不泄。别说,半年多过去后,那字写得还真就有那么点儿意思了。

    官场的这些潜在的规则再无奈也要去适应,可作为军人,刘铭传当然不会忘记了自己应有的职责。要保住自己的前程,要往恩师的脸上贴金,真本事那是永远都不能丢。

    像黄淳熙那种花架子似的事情,他是根本看不上眼的。天天昏天黑地地胡乱唱唱什么狗屁的“爱民歌”,军队的战斗力就上去了?鬼才会相信。爱民、爱兵不是唱出来的,那是真刀真枪地做出来的。谁不知道你黄淳熙的兵大爷们都是一流的抢劫高手啊?还他妈的在大家面前装深沉,光想叫兵大爷们舒服,不想风吹日晒地去巡防,竟然拿着什么战役纵深理论来糊弄大家,真要是打起仗来,只怕你就是光纵没深了。

    刘铭传的带兵方法很简单、很实用。他坚持隔个三五天就会去与官兵同吃一锅饭,就像当年在山寨里一样,跟官兵们勾肩搭背、呼兄唤弟,以展示他与官兵共苦乐的气概。当然,这种举动还不单单是在他的标里,什么防兵、什么练勇,统统地一视同仁。当初扩建永乐要塞的时候,他更是身先士卒,甩开膀子大干上了那么一阵子,那汗出的,别提有多少了,招惹的官兵们疯了似的大干快上,提前好些天就完成了别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另外,对于永乐要塞内的百姓们,他也是显得“关怀备至”,虽然拿不出多少实惠来,可架不住一个嘴儿甜,什么兄弟姐妹啦、什么大爷大娘之类的词句,总是不离口。

    不过,要说实事的话,刘铭传还真干了那么一件,而且这件事干得连他的恩师都赞美不已,联军总部更是颁令嘉奖了他。那就是他自己掏腰包,请了几个先生,还有俄国的东正教士,在据说是元代兴建的永乐宫内,开了一个学堂,免费招募四方的孩童。学堂的宗旨是要给大清朝培养合格的、学以致用的接班人才。为了给孩童们减轻书写繁琐的汉字所带来的沉重负担,保护孩童们稚嫩的小手,学堂采用的是俄语教学,而且入学的同时,就要入教。据说这个学堂一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