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六si章逐鹿(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六si章逐鹿(六) (第2/3页)

了,而夜幕下,红九十师的将士们却踏上了王庆云赖以维持生计的曲折山径,开始着一场极其艰辛的强行军。

    其实,蒲州距离蒲津关区区数里,蒲州城的清军按理说不可能对数里外的这种大规模军队行动,完全没有一点儿的知觉吧?可事实上恰恰就是这样。因为天朝红军应允第二天就要全部撤回西岸的通报,在蒲州城广为流传,虽然蒲津关不是自己打回来的,但每一个满清将士似乎都为这一次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感到了骄傲。乐极生悲,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犹为可笑的是,当后半夜蒲津关方向已经传来了很像是兵马开动的声音时,蒲州城上仅有的几个值更士兵居然还在自我安慰。这太平红军倒真是守信誉,生怕军队白天撤不完,早早地就开始了行动。

    军队是用来保卫疆土的,首要任务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要随时做好战争就会在明天,甚至是就会在下一刻爆发的准备,可不是用来跟老百姓争食的。

    月夜里,数十艘木船,载着在师长余廷璋亲自带领下的红九十一师第一批一千多渡河将士正疾速驶向北岸。

    余廷璋站在已然半渡的大船上。这位身材高大粗壮,黝黑的面孔上扎楞楞的一把络腮胡须,曾经以推车贩米为业的平在山拜上帝会老兄弟,站在摇晃的船上,却如同一尊铁塔。说实在的,如果单从外表上看,你怎么也不会把他和广西桂平联系在一起。

    直到现在,出现在他望远镜里的对岸上,还仅仅是有数的一些弯腰缩背的黑影,此时正傻愣愣地开始站在那里,伸着长长的脖颈,似乎想从眼前的景象里探究出什么。

    余廷璋所看到的,都是巡夜的练勇。

    在风陵渡这个干系重大的防御要点,肩负着守土重任的各路人马还不仅仅是在待遇上分为了三六九等,即便是日常军务,那也是各有区别。

    由于协领刘岳昭驻跸芮城,黄淳熙自然享受不到县城的好风光,但他绝对不会去驻扎在濒河的地段。很奇怪,他也没有接受王庆云的好意,把军队住进还算繁华的风陵小镇,而是在距离渡口东北至少还有十余里的位置单独下了寨。这样一来,福炘的那镇兵马倒是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当然,渡口的防务,换句话说,就是渡口一带的巡防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饥寒交迫”的团练们身上。

    对此,身为风陵渡军务总镇的王庆云一肚皮的意见,并特意还就此事去和刘岳昭红过脸。依王庆云的见解,既然忠义救**是风陵渡防御的主要力量,那就不应该“躲”的远远的,而是应该向前靠,一旦出现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