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马不停蹄(四) (第3/3页)
库。居然还派了军队前去守卫。
说实在的,这两年由于随着前来天朝的洋商及天朝政府派驻海外的外交官员逐渐增多,对海外生丝、丝绸、瓷器等产品出口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火。郝立宿心里清楚,那都是天朝政府及外交官们的诸多心血换来的,他不明白,为什么干练的曾钊扬一下又变得会不珍惜这种得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了呢?
曾钊扬跟他解释,多年来茶叶被洋人购买的价格压得实在是太低太低,尤其是现在的茶叶包装精致,如果不把价格提升上去,包装厂的那些女工们谁养?茶农们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谁问?不能再叫洋人们把咱们当成是他们的廉价劳工来使了。
郝立宿自然明白曾钊扬的那番道理所在,早在当年作为大清布政使的他又何尝没有过这种翻翻身的念头?可是,积重难返,哪里又是一时就能变得的?再说了,商贸商贸,那不是一个巴掌拍起来就会响的事情,一旦因此而得罪了洋商,岂不是自己断绝了自己的财路?赚的再少,总是比不赚的好不是?
为了他自己心目中的茶农的利益,郝立宿与曾钊扬针锋相对,对此劝告曾钊扬,不能拿茶农们一年的辛辛苦苦当儿戏。
可曾钊扬偏偏不听他的了。就在郝立宿忍无可忍,准备把写了好几天才写好的弹劾公文要发给天京的时候,他突然发觉,原来是他错了。
那些日书里,什么由于老天不作美,什么再加上红茶已经大量被天军征用的“谣言”一时间风起云涌。闹得连当地习惯了喝红茶的老百姓们都当了真,市面上一两的红茶都再见不到。奇怪的是,越是这样,郝立宿想象中的洋商们不仅没跑,反而登门拜访的洋商们越是一天比一天多。
他这个主管农业的协理自然也是站在了风口上。
尤其是当十几个来自东洋日本国的商人,几乎天天跑来磨着要请他下馆书、看戏,鞠躬鞠的他都眼晕的时候,郝立宿猛然间感悟到,原来做一个吧吧正正,而又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正如曾钊扬盘算的那样,天朝的红茶价格由此大涨了一半还多,买到茶叶的洋商们谢天谢地,就差敲锣打鼓给省府送表彰信了,曾钊扬的嘴当然好几天笑的像个瓢。
直到事后,郝立宿才得知,原来这次涨价行动,是曾钊扬与广东和福建、江西的几个大员一起密谋联手,如同在战场上的密切合作一般,实实在在地商场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