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奕忻不知道该怎么答复他的盟友了 (第2/3页)
过大量的相关书籍,这南北两口之北口,水宽四里余,南口则还有日岛矗立其中央,左右又复分两口,各宽五里,非常适合大型舰船出入。而刘公岛前面的海域,则是优良的舰船锚泊之地。在威海湾南北两岸与刘公岛,均是山势起伏的上佳防御地形,更适宜布置炮台,进行要塞设防。因此,这里完全符合作为一个水师基地所必需要具备的六大要素:一、水深不冻,往来无间;二、山列屏幛,以避飓风;三、路连腹地,便运糗粮;四、土无厚淤,可浚坞澳;五、口接大洋,以勤操作;六、地处海中,控制要害。”
李鸿章的洋文已经算是很流利了,尽管个别太专业的术语还说得不是十分明白,可对胶东半岛垂涎已久的穆拉维约夫根本不用一边儿唠叨着的通译,他也早就把一切都听懂了。
他亲切地拍着这位大才人的肩膀,连声地夸赞到,“好,真是太好了。李大人是我在贵国所遇到的最有才识和远瞻的官员。我绝对敢断言,您必将成为您们的大清国的中流砥柱,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任何人都改变不了。”
俄国人在自己占了便宜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吝啬一些华丽的辞藻的,在这方面他们还是相当大方的。
得到了俄国司令官大人的夸奖,李鸿章差点儿就飘起来,他假模假样地先是谦逊了两句,随后,看了看脚下的硬石,又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可惜啊,单是粗略地算上一算,就这南北两口,也必须分筑上大炮台十余座,方可凭以扼守。看看这遍山的都是石骨嶙峋,构筑营垒总要先须凿石填坡,翻山运土,雇夫募匠,施工倍极艰难自然不必去说,另外还有所需的各项物料,本地无从采买,还又须远道购运,可想而知,所需一切应用经费实繁且巨。不然,鄙人真想现在就向朝廷提议了,先把船坞、炮台诸项建立起来,等到订购的军舰一回来,这里也就马上能使用了。”
“不过,单单一个孤单的威海卫,在防御上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完善,假使受到来自后背陆地的打击……”
李鸿章瞅了瞅穆拉维约夫身后发出疑问的海军上校巴鲁什卡,脑袋摇得似个拨浪鼓,“没有问题,除去加强为了抵御背后来犯之敌的陆上炮位,在此地的北面和西南还有明代时修建的成山、靖海两个卫所可用,背后还有文登营……”
穆拉维约夫望着滔滔不绝的李鸿章,咧开大嘴笑了,笑得是那么的畅快。
一回到天津的驻华派遣军司令部,穆拉维约夫立即至书普提雅廷、还有驻华公使伊格纳季耶夫,经过短暂的筹划,他们向大清国外交事务总理衙门及担任议政王的恭亲王奕忻,抛出了一个为了加强大清国在胶东半岛的海上防务,为了给未来的大清国宏大的水师提前安排合适的驻扎地,俄清两国应立即联合建设威海海军基地的建议。
在建议蓝图中,为了显示公正和俄国人的豪爽,沙俄们提出,海军基地的建设双方应对等投入,不过,鉴于眼下大清国的经济陷于极端的困境,难以一时拿出这笔可观的现银,又为了加紧这一重要军港的建设,保卫大清的海疆,俄国政府可以先行独自支付威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