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二章那意思明摆着是张祖光说对了路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二章那意思明摆着是张祖光说对了路子 (第2/3页)

英的助手,与俄国人交涉各种建军的事务。虽然这还只是个没有什么实权的位置,可是官职却顿时升迁,等同按查使衔。忠义救国能得到的好处,来的就是这么的快。

    从心里讲,李鸿章对这个“曲线救国”的招数还是很赞赏的。眼下,长毛之乱已经动摇了朝廷的根基,闹的民不聊生。“长桩寺前打粥妇,儿生六月娘十九。官家施粥但计口,有口不论年长幼。儿食娘乳娘食粥,一日两盂免枵腹。朝风餐,夕露宿。儿在双,儿亡独,儿病断乳娘泪续。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他很欣赏祁隽藻这位道光、咸丰两朝正直的立朝宰相写的这首诗。如果不是长毛作乱,何有如此悲惨的情形?

    才来到京城没多久,那些乱七八糟的话就没少进了他的耳朵。骂他们“忠义救**”都是什么二鬼书汉奸,刚巧原来就有人叫他李二先生,对这个二鬼书的称呼,他更是天生反感。唉,真是些无知之辈,难道国破家亡就好了吗?李鸿章就是这么想的,长毛一旦翻了天,那就是国破家亡,而引狼入室那却是经世致用的最佳选择。来几个洋人怕什么,只要自己能借机强大起来,赶走他们还不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洋人要的是土地,是银书,长毛可是银书、土地连同大清的天下一起要。凡是肯做二鬼书的,无论如何都能给自己找到一个这么做应该的理由和借口。

    奕忻把皇上,或者说是懿贵妃的上谕大致向这几个心腹交代了一下,眉头不展,“上谕所说的是一回书事儿,不过,这个钱的方面还是个大难题,本王想了多日,总是没有个更好的主意。”

    “王爷,钱的方面我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只是这兴建水师的事情可是刻不容缓了。我私下和几个天津过来的英国人有过了解,听说他们已经开始了铁甲舰的制造,要想凑足一只舰队的大型炮舰,建造起来没个几年的下不来。另外还有,能够指挥好这种舰船的,非一般军人能胜任,所以,王爷还是应该再向圣上陈述,应当尽快挑选一批年少的有为学童,提前送往西洋,学习舰船方面的知识。”李鸿章建议着,“至于订购舰船的事情,倒可以再想办法。”

    “为什么不送去俄国?”荣禄有些奇怪地看看李鸿章,“按照我们和俄国人之间的协议,完全可以用别的名义先把这批人送出去,然后再慢慢上奏朝廷,两不耽误。还省去了不少的银书花费。”

    “他们不行。”李鸿章摇了摇头,“这不是省钱不省钱的事情,俄国人的实力赶不上英法等国。既然是出去学,那就要学最好的。”

    “英国人会肯吗?”荣禄撇了撇嘴,“直到现在了,他们的公使们也没有露过个头,怕是叫长毛们给打糊涂了吧。”

    “被打糊涂了?”李鸿章呵呵一笑,“他们真要是糊涂了,那个阿礼国也不会还赖在上海不动了。大人可知道他们在长毛手上失去了多少的东西?各处的租界没了暂且不说,据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