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早晚他们要为自己的曲线救国还债 (第2/3页)
,当懿贵妃听到这个专门为她的杰作发明的新词儿的时候,小嘴儿咧的瓢样的大。嘎嘎,真是服了那些汉人了,就是高深莫测,什么坏事儿只要一经他们那么捣鼓,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事儿了。
如果说“曲线救国”这几个字眼儿凑合在一起,还能算做是他们的发明的话,那么实际操作类似的事情的,可就不单单是他们这几块料了。
最著名的大概要首推南宋那位可怜的儿皇帝赵构了。为了能维持南宋小朝廷苟延残喘的局面,赵构和他的爱臣秦侩,残害了坚决主战的岳飞等不识时务的份书,不惜充当金朝的儿皇帝,纳供称儿,可谓是卑躬屈膝到了极点。当然,当时没准儿秦侩心里也在盘算着的是,不妨先委屈一时片刻的,将来经济强大了,人民富有了,再去灭掉什么大金大银的不迟。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这种机会,也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机会。南宋小朝廷没有强大起来,反是虽然没有丧在大金的手里,最后还是毁在了更强大的蒙元的铁蹄下。这并非是大金的慈善,而是凶恶一时的大金,已经先被蒙古铁骑灭掉了。于是,有了秦侩一千多年的长跪,跪在被他残害的岳飞脚下,被万人永世的唾骂。
再一个做的更淋漓尽致的就是吴三桂了。他怒发冲冠,说是为了红颜,我看未必,不过是拿红颜做个遮羞布而已,否则,引狼入室没法向后人交代。甭管真正是为了谁,吴三桂自己心里最清楚。他是打着借清军救国的旗号,充当了满清的马前卒,最后不仅仅是他一个,而是几万,几十万的大明军加入到这个所谓复国的行列里。结果呢,复出来一个满清国。吴三桂把玩笑开大了。等到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他才又想起了大汉、大明之类。大明说不得了,说了也没人再信,朱家的后人是他亲手用弓弦给勒死的。再用大汉,也不灵了。自作自受。同样,免不得后人在他的名字面前要加上三个字,“大汉奸”。
懿贵妃不懂什么历史,满人历史太短,汉人的她看不明白。她现在就认准了一个理儿,大清不能垮。先把洋人请进来,整干净那些四起的烟尘,然后,大不了再割上几块儿肉,喂饱洋人,我还是我。
咸丰的大烟瘾越来越凶,当然,抽着的时候也就越来越惬意,以至于早朝每次都开始匆匆而散,不散不行,再不散,他这个皇上就该散德行了。到了最近,朝会已经是难得一见的事情了。
肃顺走了,南方形势也没好起来,地盘照样一块儿一块儿地丢。唯一能叫他感到安心的,就是随着蒙古各旗及陕甘等处人马的陆续投入,鄂北、皖北的局面稳定了下来。看来他的兰儿到底是有本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