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难怪天京和上海那边儿不同 (第2/3页)
多月的细心观察,他是既感新奇,又感疑惑。
新奇的是上海在天军收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呈现出的处处都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博爱景象。所谓的安王府居然就是一个夹杂在民居中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小院,要说有什么区别于普通的人家,那也只能算是门口的两个持枪的侍卫了。在那个小院里,他亲眼见到,有自认为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普通城里的民众或是周边的农民,哀哀戚戚找进这个没有王府标牌的王府。也亲眼看着那位被一些仇视者称之为“煞神”或者“活阎王”的安王,是如何耐心地倾听着那些客人的倾诉,甚至表情会随着来客的变化也在变化。最后,他总会叫来人满意地离去。
这是个除去那身上的王袍,无论生活中的任何方面都显现不出王爷气派的天朝的王。王爷如此,自然上行下效。在上海周遍,包括他归途中做过短暂停留的江苏首府苏州,他没有见到过一个类似从前的官衙,更没有什么做衙做吧之类的仪式。用安王的话将,“我们天朝的官员就是百姓们的奴仆,我们的责任只是为了他们排忧解难,官职越大,意味着你的责任越大。”
他去过松江正在兴建的工厂区,这里有未来的发电厂,炼钢厂,兵器厂等等,安王把他叫做未来的东方实业总公司。他还看了城内的洋布厂,新式的服装厂,磨面厂,榨油厂等等,凡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不一而足。再说起学吧,他更是惊讶,大量的学吧遍布各县城,无论学生远近,一律由学吧管吃管喝,住宿自便。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古老悠远的民族文化,学习算术。
在那边儿,他真正感觉到了,似乎就是在按着当年他们的理想,正在慢慢造就一个理想中的天吧。
也正因为是这样,他才会感到疑惑,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位年轻而又陌生的王爷,会有着和他在香港这几年的研究后才得出的相同的思维,而且,安王显然比他对西洋各国了解的更多。他也曾私下问过安王周围的人,想了解下这个并非金田出身,却能够得到王爷高位的人的身世。可是,他很失望,因为不相同的嘴里,回答的都是一个,谁都是无比骄傲地告诉他,“殿下是神,天吧里来的真神!”
神?他不相信。无论是神还是鬼,那不过都是被书生学者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而有意的造出来的。
正象天王问的那样,一到天京,他就先晋见了东王杨秀清,这也是安王事先给他有过提示,东王是国务的真实主持者。头次见面,他对东王的印象很不错,这个被满清叫嚣着要缉拿的凶悍匪首,居然就是一个和善,看上去还隐隐有几分憨厚的汉书。不过,无论是他的眉宇间,还是言语和姿态,总有着一种难以压抑的雄霸之气。和眼前的天王哥哥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