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2/3页)
在这个时候,天朝是该帮助他们一下,终归在对待洋人的问题上面,我们和咸丰还是一家人。”
“这个道理我赞成。”杨秀清点点头,“不管到什么时候,内外总还是要分辨清楚的。”
韦昌辉心里哼了一声,什么“这个道理我赞成”,只要林海丰这家伙提出来的道理,我看你是什么都赞同。唉,看来自己想率军东征的这个事情,还真不好办。
“租界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再说,到明年他们和清妖的条约就到期了,不妨先搁置一下,到期再说。不伤和气。”他轻松地笑着。
“各国要和我们通商,当然就需要适当安置他们居住的环境,而且把外国人集中到一起居住,还便于管理。”林海丰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到,“但是,地域要由我们来管制,可以租赁给一家、一户,或者商行,要和市面等价。而不是把一块儿地方划给哪一个外国政府。为了叫国人看到只有我们天朝才是真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政府,不要说是半年、一年,就是一天都不能等。租界必须收回,所有清政府对外的屈辱条约,天朝都不能承认。”
“这话我爱听,”杨秀清一拍茶案,“既然不承认那些卖国的条约,就没有任何商谈的余地。什么租界,那都是天朝的地方,我们愿意什么时候收,就什么时候收,管他谁高兴不高兴。”
“呵呵,还是海丰兄弟霸气十足啊,”韦昌辉笑了笑,似乎很随意地说到,“是不是在东征的问题上,征询征询天王的旨意啊?”
“不急,等全部安排妥当后,再去天王那里好了。”杨秀清摇摇头,看了看郑南,“宁王老弟,该你说点儿叫大家更心里有底儿的东西了。”
郑南笑了。他的军械所现在已经是个拥有冶炼、化工、机加工等行业,五千多固定工人的“大企业”了。尽管加工设备还很简陋,但除了枪械、炸弹、**等分厂,生产出数千只长短枪和数万颗的手榴弹、地雷外,为了东征的需要,已经开始了五○式掷弹筒、六○式迫击炮、水雷的制造工作。尽管所有产品的产量,到目前为止还很难令人满意,可是每当他想起当年八路军的骄傲,黄崖洞兵工厂时,总有一种满足感。他的条件相对八十年后的老八路来说,真是好多了。
当然,他心里实在还是感激他的前辈老八路们的智慧。在如今,他同样遇到了炮弹尾翼的焊接问题。不过,由于有老八路们的经验,他现在可以轻易地告诉技术工人们,采用“烧焊”的土办法。只要他把大致的步骤一说,聪明的工人们就会很快地实现他的意图。他们先用细绳把尾翼绑在弹尾相应位置上,在连接处垫一块涂有硼砂的小铜片,然后,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